第191部分 (第1/4页)

拿软件倾销来说话,那也不会落人口舌。

而后者只收取成本价而已,主要还是依靠点卡来赚钱,点卡自然也会放在软件商店上销售,跟沃尔玛的谈判也在进行中,这家商超巨头,也是需要争取的对象。

听埃里森说要将软件商店的成功方式复制到欧洲,于骏就笑了:“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外文语言的服务不是已经开通了吗?”

“还要考虑到服务和财务两方面的事,”埃里森深知这个比他的儿子还要小几岁的少年是在故意引诱自己,说出一些话来,“结算上和汇兑上的比较麻烦。”

虽说欧盟一体化进程在逐步加快,但还是有各种各样方面上的问题,远不如就地开设分站要方面,而且要是SUN插手的话,那绝对会占有地利优势,毕竟它是德国的软件巨头。

“德国是必不可少的了,按语言区域划分?”SUN的消息于骏同样掌握了,他于是开口就直接提德国,要就开到敌人的家门口去。

埃里森极为欣赏于骏这种冲击力极强的作法,笑道:“至少要开十个站点,当然,每个站点的规模和投入都不会太大。”

欧盟的整体经济实力还要强于美国,在欧盟成员国内开设软件商店,特别是英、法、瑞、荷、意、西、德、葡等发达国家,会取得和美国相当的效果。

而在那里,甲骨文早就有既有办事处或分公司团队,先前只是收缩了美国的店面销售,欧洲还未削减,软件商店开设过去的话,在会取得同样效果的同时,销售支出的减少是必然的,而还能将部分的员工直接的转化成软件商店的员工,可谓是一举数得。

当然,辞退的员工会更多一些,毕竟软件商店的运营,比传统销售方式需要的人要少得多。

埃里森虽说口头和于骏在说,但是实际上的可行性报告已有相关的部门提交到了他的手中,情形极为乐观。

而预估的话,在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将软件放在软件商店上贩卖,整个2000年软件商店的销售额最低将会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这实在是个利润蓝海。

“我看你已下定决心了,”于骏笑道,“我也不反对,初期投入会需要多少?”

“大约两三亿美元,”埃里森也笑,“不算多。”

相比软件商店的收入自然是不算多的了,大家在起初都有做大它的心思,三年内不会分红,也不会抽取任何一分钱,所有的利润都会用来扩大经营。

现在软件商店的账面上还有十几亿美元的利润,两三亿的投入,就算失败也不算什么,何况,失败的可能性极低。

“还要考虑的一点是客服中心的事。”埃里森抿了口威士忌说,“现在美国的客服中心人数已达到了五六百人,照这样发展下去,那这方面的投入也需要担心。”

按美国的平均年薪来算,再考虑到各种的保险费用,这里就要一亿多美元来维持,要是算是欧洲的话,还有逐渐扩大的美国本部的销售规模,等到要上千人,甚至数千人的时候,这个钱就比较恐怖了。

“把客服中心放到印度去吧,”于骏淡笑道,“那里的人工便宜。”

软件外包方兴未艾,但极少会有人想到将客服中心也放到印度去,实际上直到02年03年的时候才有公司这样做。

一是来自于印度被英国殖民过,英语总算是通用语言之一,二是印度的人工不及美国的1/10,算是跨洋电话费,由于是打包购买的客服电话费用,总投入还是不到美国本地开设客服中心的1/6,实在是便宜得无以复加。

像印度一样,在欧洲的企业在后来除了在印度开设客服中心外,还会在南非等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里开设,这些极为悲剧的国家,在被折腾了几百年后,还要继续被剥削,真是无话可说了。

而在于骏的心中能剥削一下狂妄自大的印度人的血汗,何乐而不为。

埃里森细想一想就想到了于骏话中的意思,当即大笑道:“印度,倒是不错。”

甲骨文在印度也有研发中心,被印度人吹得天花乱坠的班德加尔和孟买,软件人才确实极多,但是吹成他们世界第一就有点过份了。

软件出口在印度的GDP中所占的份额比中国要高,那是因为中国的GDP比印度高出好几倍,而用绝对金额来看,反而是中国要强于印度。

特别是在05年后,随着通过cmm认证的中国软件公司越来越多,国内市场又远比印度要庞大,不少的国外软件公司也喜欢将外包业务交给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