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 (第1/4页)

加快步伐才能赶得上了。”

“要没有姜总理开口,上海、广州都不会轻易的让岭西这样的发展吧?”王冰轻笑道,“云广的GDP要是在五年内超越上海,那就好笑了。”

“倒不是没可能的事,现在户籍部门的统计,在云广聚居着的外地工人已超过了200万人,算起云广整个城市的人口的话,两三年内超过千万都不是不可能的事,”于骏笑道:“表哥老跟我叫穷,其实云广的财政虽说突破了200亿,物流补贴就占了极大一部分,而城市还要不断的搞基建,才能满足总体发展的需求,这里也是极大的投入,新鼎泰将采取BTo的方式,解决云广基建的一部分,可总量太大,算下来一年市里财政也剩不下几个钱。”

王冰嘿然一笑:“你不说随着地产的涨价,过两年靠卖地云广就能赚到上百亿。”

“这是自然的,国家已将房地产业做成了支柱产业来发展,”于骏沉吟道,“这种发展有利有弊吧,好了,不去谈他了,听说新加坡那里的晶圆厂出了些问题?”

“嗯,那家厂子濒临破厂,明耀和君豪去的时候原本谈得不错,以10亿的价格,将4条生产线都拉回云广,却被新加坡的商务部门以什么技术流失的借口,暂时把收购中止了。”王冰无奈的说,“3。5代的生产线有什么技术流失的,怕都是害怕国内的生产能力快速的提高吧。”

“国内现在连一条晶圆生产线都没有,在半导体方面国际社会一直采取着政府控制、专利钳制的方式,新加坡也不例外,”于骏说道,“新加坡这个国家一向游走于各大国之间,赚取政治资本和实际利益。美国最近有意出售潜艇给新加坡,它自然要向美国卖好。别看在收购晟碟、Trek2000上,他们没做什么太大的文章,至多就是参议员级的非议,但真要涉及到半导体等方面的事务,新加坡、美国却是防范得很严密。现在晶圆厂基本上控制在韩日台新美欧手中。韩国自不要多说,现代、三星都是液晶生产大户,**的台积电、友达光电代工着美欧大半的液晶面板,新加坡是半代工半自用的形式,日本以索尼、夏普等为着的厂商掌握着液晶面积的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美国自然主要是在Intel、AmD等巨头手中,欧洲则是飞利浦等子。晶圆厂不单能生产液晶面板,技术改良后,还能生产cpu,当然,生产出的材料也不同。8英寸的晶圆能切出100块的cpu,12英寸的能切出144块cpu,相比8英寸晶圆厂,12英寸晶圆厂平均每个芯片能够节约40%的能源和水,而且能够降低单个芯片生产成本。而液晶屏的生产厂切割的是玻璃基板,切割的工艺水平越高,能切出的单个屏幕越大,那代数就越大。”

“1代线~4代线,只能切割出9寸的液晶屏,却在分辨率上有所不同,4。5代线能切割出15寸以下的液晶屏,三星要上马的5代线,能切割8~32寸的液晶屏,在这里我们已经慢了一步。”

“专利方面吗?”王冰问道。

“相关的积累都做到了,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制造工艺,特别是基本材料的工艺,在柳水的稀土研发中心和云电的研发中心已做过尝试了,现在需要的是生产线。”于骏靠在沙发上,接过吴妤递来的澄汁,冲她微微一笑。

“但听你提的晶圆厂的厂家都是跨国巨头,似乎我们的优势少得可怜?”王冰皱眉道,“而液晶屏生产线的投入极大,你有把握能做好?”

“投入大是一方面的事,资金流动上不会有问题,想要拿贷款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拿到生产线,至少在mp3的液晶屏上的供应能依靠我们自己,而我还想做液晶显示器,这样云电推出的品牌电脑,采用的液晶面板都来自我们自己的生产线,在销售上问题不大。”于骏抿嘴一笑,说:“可惜新加坡那里的3。5代线只能生产9英寸以下的,能收购来的话,只能用做mp3,或是手机的液晶屏,下半年上马5代线是必须的事,投入也在100亿以上,才能在液晶显示器的领域领先一截,至少能做到第一家大规模推出液晶电脑的Pc厂商。而你说优势少,其实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哦?”王冰讶然道。

他实在想不出在世界巨头的合围之下,西岭控股能拿出什么优势。

“全世界80%的重稀土矿产资源都在中国,而中国90%的重稀土都控制在柳水稀土中,换算下72%的重稀土的矿产资源都在西岭的手中,液晶屏最需要的一项工艺就是液晶抛光粉,采用的是氧化铈等材料,铈是轻稀土不错,但只是抛光粉的材料之一,重稀土的几类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