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2/4页)

接过那张纸就知道自己肯定有今天。意料之中的结果,倒也不太意外。

只是可叹这份见识,这份认知,不是他老人家自己悟出来的,是个小丫头一语道破的。

圣人含怒的看向下面的一众大臣,对于昨夜凤仙楼里面发生那点浪花都激不起来的小事,能让他的朝堂乱成这样相当的震惊。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就这样发作了冯老御史,史书上将来不好看 ,若是不发作了这匹夫,实在是有损自己的威严,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挑衅呀。挑衅的不光是他这个圣人,还有他的祖宗,还有前朝的当权者们。这老御史简直就是再跟殷商以后所有的陛下作对呀。

头一遭。历史上头一遭。咋就让他给碰上了呢,圣人都觉得糟心,有这么一个御史糟心,碰上这么一个事情糟心。那么多的圣人都收过这个银子,怎么就到了他这里收不得呢。想不通的很。最糟心的是满朝的文武反对的一点都没到点子上。愣是没压过那老御史。他大梁朝还是却人才呀。

一身的王八之气散发出来,下面的朝臣一个大气都不敢出。

外面的池二同当值的同僚,正在焦急什么时候才能散朝的时候,看到京城此刻应该赈灾在外面当值的巡城二等侍卫吴兴,满脑袋大汉的随着他的上官京九门巡查使进宫了。

人家吴兴还捎带惊恐的看了一眼池二。弄得池二二郎一脑门子雾水。这又怎么了。池二就不知道吴兴看到他如今就双腿发抖。这池二惹不得呢。

小太监传给大太监,大太监看看沉默中的朝堂,在冷凝的陛下耳边低语几声。

可惜满朝文武没人敢抬头窥探陛下的天颜,不然定然会觉得事情更精彩了,陛下那脸上震惊,震怒,难以置信,夹杂一起,让老太监腿都软了,陛下您这是个什么意思呀。

圣人摸摸额头:‘这事容后再议。好了先下朝吧。冯老御史也先退下。’意思就是饶了这个老匹夫。

老御史叩谢皇恩。真的是天威难测,今日里竟然还能全须全尾的回府去。

杜老丞相也算是个清流,是跪在地上给老御史求情一派的,虽然不认为老御史对这种事情有什么可小题大做的。可作为丞相。他就得给老御史求情。

华二老爷上前几步。扶起自家老爹,他都有点吃不消呢,别说了跪了小半天的老父亲了。就是站上小半天也够自家老父亲受的。

老尚书起身,斜眼看到自家儿子,糟心,很糟心,若不是实在有点身体不争气,老尚书都想现在就把儿子的手给甩开。

华二老爷不等老尚书甩人呢,直接放开手,去搀扶自家夫人的祖父了。这时候老尚书还真就不能说什么,毕竟方才这老御史为了儿子的闺女多卖力呀,老命差点搭上。儿子孝顺点也没什么。

老御史看到华二,说实话也不顺眼,那就不是糟心能形容的,人家生的闺女顶多要银子,搭点陪嫁。

他华二本事呀,生的小娘子要命呢,往后对于这华家,老御史肯定有多远躲多远。

好在这华二扶起老御史还知道去扶边上的杜丞相,没让老御史恶心多久。

众人拱拱手,有些话不需要说的太明白,老御史对于这些求情的大臣,也没有什么可客气的,有的时候在那个位子上,就得做这个位子上的事情。无所谓交好与党派。

比如杜老丞相,今日他若是看着圣人当庭斩杀御史不阻拦,明日他的丞相肯定就做不下去了。

至于华府的人,老御史就跟纠结了,没有他们哪里有今日的是非呀。

人家活动活动腿脚就走人了。御史吗本就是孤臣。

剩下的大臣到都是客客气气的。就连那穆老国公也能同老尚书皮笑肉不笑的客气两句,维持表面那点面子。

只有一人,那定国侯,竟然是没有一人搭理的。

华老尚书这边就罢了,这定国候不护着他家孙女婿,理他作甚。

至于另外穆老国公一派,人家不理定国候倒也正常,毕竟是定国侯府同穆国公府之间的矛盾吗,

还有一些跟着些官员,本事就搀和不到这里,比如武将们,自始至终人家就没怎么说话,他们是保家卫国的。

穆国公老头的孙子教导的不好,用着等方式侮辱他们这些康强打仗的,有文人在那里口诛笔伐呢,不缺他们这点力量。

至于定国候 在武将看来这人搭理不得,没有尿性,那池二就再怎么地,再怎么不承认,作为你池家子孙,你定国候也要护上一护。

定国候没有这么做呀。所以武将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