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便产生了一种反叛心理,一是少年人感情不成熟不稳定,在事业的大起大落之中难以把握自己且很容易失去自己,也可算是一种必然现象。

在成龙情绪失控之时,相对情绪稳定的还是嘉禾高层的决策者们。他们很准确地把住了成龙的脉搏,非常及时地将成龙送去了好莱坞。后来研究成龙历史的人一直都对此不解,甚至因为成龙在好莱坞的失败而对嘉禾耿耿于怀。在他们看来,成龙仅仅在嘉禾拍了一部影片,就迫不及待地将他送到好莱坞,似乎太过于急功近利了,此举差点就毁了一代巨星成龙。

正是这次远赴好莱坞,使得成龙有幸深人接触到他生命中的另一个女人,同时也彻底断绝了与米雪的关系。

米雪经历了这次情变,所受到的打击,绝非成龙所能想象。

后来,米雪似乎对感情以及婚姻完全失去了信心,至今已经十多年时间,多次涉足情场,几乎没有一次不是以悲剧收场。最终,她竟突然息影,与圈内人尹志强秘密同居,至今已经超过十年,一直不曾公开承认两人的关系。这一点,又跟后来的成龙与林凤娇的婚姻如出一辙。

■同是天涯沦落人

1979年10月,嘉禾老板邹文怀在好莱坞气壮如牛地宣布,他们将投资6000万美元,拍摄六部有国际巨星参演的大制作影片0因为这一宣布在《师弟出马》取得骄人成绩之前,所以研究香港电影史的人认为嘉禾第一次送成龙去好莱坞,其实是早有计划,并非因为成龙摆星谱所造成的结果。这话当然也对,嘉禾在香港市场打败邵氏而成为影坛大哥大,下一步棋,当然是进军好莱坞市场。在李小龙时代,嘉禾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计划,一方面因为李小龙原本就是好莱坞跑龙套出身,二来他在香港所拍的影片确实令美国人耳目一新,所以,李小龙进军好莱坞,效果十分理想。对于嘉未来说,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原本已经既成事实。然而世事难料,李小龙一夜暴亡,使得这一计划初开了头便搁置下来。现在,成龙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嘉禾当然想再一次冲击好莱坞,只不过时间问题而已。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促成了嘉禾的行动。就在《师弟出马》上映之时,嘉禾便开始了进军好莱坞计划。他们先将成龙送到美国学英语,一面着手选择剧本。

在香港红得发紫的成龙,到了好莱坞后猛然发现,自己由超级巨人一夜间变成了超级大矮人。在这里,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东方人是何方神圣,他甚至都无法跟人交流。在香港,成龙喜欢飚车,路上被警察拦下来,一看是超级巨星成龙,警察也不罚他的款了,甚至还拿出一个本子,要求他的签名。到酒楼吃饭,人家一看是成龙来了,喜不自胜,给他安排最好的房间,提供最好的服务,给予最优惠的价钱。成龙这张脸成了最值钱的硬通货,他根本不必带钱上街,走到哪里,都有人主动要为他埋单。

然而,好莱坞毕竟不是香港,人们一听说他是中国人,便格外地小心谨慎起来,防贼一样防他。此时的成龙,从云端回落到了地上,身在异乡促使他对人生新的思考,从而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人其实是最卑微最渺小的,无论什么人,他或许可以征服一部分人,但他永远无法征服全世界。

正是这种认识上的飞跃,使得成龙静下心来,苦心学英语。

就在成龙为适应好莱坞而受苦受难的时候,嘉禾为成龙进军好莱坞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就绪,他们弄出了一个剧本《杀手壕》,并且重金聘来了一批好莱坞大牌影星,其中有大牌明星荷西法拉·姬丝汀秋贝儿,小山姆·戴维斯、毕雷·诺斯等,该片的导演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导演之一罗伯特·高洛斯。

在好莱坞,成龙第一次感到自己不是大牌明星,而只是一个演员。

美国人的工作方式跟香港完全不同,在香港拍电影,只要有一个故事大纲就成,许多的细节都是临场发挥,演员的自由度极大。但好莱坞十分严谨也十分刻板,所有的情节、细节都事先设计好,包括人物的对白、招式,也都严格按照剧本。成龙非常不适应这种方式,可美国导演在这方面丝毫不肯让步,演员更是一言一行必须无条件服从导演,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此时的成龙才意识到,相对美国导演而言,当初罗维的“固执”和“死板”,那简直就不能算是一回事。

《杀手壕》严格说来是一部好莱坞电影而不是成龙电影,在美国上映,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波澜,而香港借了成龙的名气,才引来一些观众,而这些观众冲着成龙的名气而来,结果是大失所望,发现影片中的成龙,不再是他们喜欢的那个成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