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绝了。

“汉国,镇上全生堂是我家的商号,那儿有马车。”

“全生堂好有名气呀,我在县里就听说过。”

午后,杨天顺在全生堂简单吃了几口饭,乘上药堂常备的马车出了镇。

时值四月,小草已拱出地皮,连接成片,如柔软的绒毛,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闪烁磷磷的光泽,路两边的山坡,有的树叶已染上绿色,有的树木还是枯黄,不过,这是暂时的,用不上几日,便是一派春色。

杨天顺与每次回来一样,一踏上家乡的土地,心中便油升起眷恋和欢喜之情,他靠着柳条包,药堂的掌柜、父亲的心腹、杨天顺称为二叔的董二鬼头特地在车上多铺了厚被,知道杨天顺身子发虚,还抓了几包子补药,吩嘱车老板,路上经心照顾好杨天顺。杨天顺额头汗津津的,他用手抹揩着,此番动作,在学校会被人耻笑的,回到家乡,杨天顺不在乎了。

车老板是个老把式,话语少,不住地吆喝马,车子又快又稳。

“哒哒……”后面传来急促的马啼声,顷刻,掠车边过去,在前面横住。

车老板停住车。

这是匹单骑,雪白的鬃毛,无一丝杂色,滚圆的马臀,高昴的马头,马腿如四根柱子,懂行的人一眼能看出,它是稀有的良驹。马上坐着一个女人,披着红斗篷,篷襟分搭在左右腿上,露出带有花点的紧身上衣,脚蹬一双矮腰皮靴,一手提缰,一手握着马鞭,好个威风,好个洒脱。

杨天顺看这女人眼熟,象是上午在镇上……不,不像,那姑娘在杨天顺印象中是泼辣的村姑,穿戴吗,他记不清了,反正没披斗篷,没骑马。

那女人笑着问:“傻愣啥儿呀,不认识了?”

“你……你是和兰炮头……”

“是呀,好不容易赶趟集,偏偏碰上那个王八蛋,让他熊了一顿,真丧气。”

“真的是你呀,我都不敢认了。”杨天顺这样说心里不无一种困惑,山里会骑马的女子不乏其人,但敢抛头露面,单骑走山路,太少见了。

“这位大哥,今天多亏你呀,不然我准吃大亏,我该咋谢你好呢?”

“一件小事,不值得谢,要说谢,就谢我那位当营长的同学吧。”

“你说黄营长?他与兰炮头穿一条连裆裤,都不是好东西。”

杨天顺明白这姑娘在镇上不辞而别的原因了,他想对她解释,又一想,解释也没用,他想换一个话题,便问:

“小姐,你住哪儿个屯呀?”

“啥儿小姐大姐的,多难听,我叫林小风,住在山那边。”

杨天顺认真地往林小风所指的方向眺望,可除了屏风似的山岳,什么也看不见。

林小风一看杨天顺的神情,禁不住咯咯地笑了。

杨天顺不知林小风为什么笑,莫明其妙地看着她。

“嘿,读书人咋都傻头傻脑的?好了,不耽误你赶路了,山不转水转,再见面时,我说啥也要报你的搭救之恩。”林小风说完,挥鞭打马,如流星赶月似的奔东南方向下去,不一会儿,消失在树林深处。

杨天顺怔怔地注视着,怀疑自己坠入在梦中……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血证(2)

杨天顺家住宝和屯。

宝和屯是出山后第一个大屯子,三面环山,往西是平川地。屯子有五佰多户人家,低矮的泥草房,占有四里多地,大多数是庄稼人,也有靠山吃饭的猎手,还有寥寥可数的手艺人,如泥瓦匠、木匠、油匠。

屯南有座大院套,这就是杨天顺的家,人称杨家大院。

大院坐北朝南,院墙是用黄泥拌草叉垛而成,墙高八丈,宽两尺,常年风吹雨淋,墙壁坚硬如石,大院四个角落,筑有四个炮台,里面住有炮手,夜里每个炮台都挑出标有杨家字样的灯笼。大院前后两门,拉米送柴的大车从后门出入,平日紧闭不开。前门修有门楼,两扇门板是上等松木做的。外包黑铁皮,开关时须有两人同时推动,门垛是整块的青石,白日里大门不关,门边有张椅子,坐着个炮手,家里人或来客乘坐的马车可以从前门进院,人下车后,马车便顺西墙根绕到后院。院内分前后院,前院是清一色的青砖房,有三十多间,杨家老少住在这儿。后院宽阔,住的多是做活的劳力、伙计。灶房、粮仓、牲口圈、柴垛也都在后院。总之,进入院中,如走入一座城堡,一个部落。

杨家大院不但是宝和屯的首富,在方圆百十里,包括太平镇,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