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41号虽然保留了强大的对空火力,随后仍恢复了原来的破交作战使命。

针对德军新的战术,盟军也随之于6月下旬起改变了战术,盟军的新战术简直就是德军潜艇“狼群战术”的翻版,具体方法是以7架飞机组成的机群每天三次在德军潜艇出入大西洋所必经航线上两个位于菲尼斯特雷角西北的搜索区,代号分别为“步枪队”和“海参”,进行疏开平行搜索,每架飞机巡逻区域长度不超过185千米,这正是潜艇四小时水面航行加二十小时潜航的最大距离。只要其中1架飞机发现潜艇,便在其上空盘旋并报告基地指挥部,指挥部则立即命令其他飞机或通知水面舰艇赶来支援,实施协同攻击消灭潜艇。

万事开头难,盟军新战术在最初的两周时间里并未取得什么效果,直到7月20日,才有英军第二二四中队的1架“解放者”反潜飞机发现并击伤1艘潜艇,此后盟军飞机取得的战果逐渐增加起来。7月30日,英军第五十三中队的1架“解放者”飞机发现了德军一个3艘潜艇组成的艇群正在比斯开湾内以水面状态航行,随即一面在目标上空盘旋监视,一面向指挥部报告,在指挥部的指挥调度下,先后有6架飞机赶到,对这3艘潜艇进行了攻击,击沉、击伤潜艇各1艘,另1艘潜艇紧急深潜,企图以此躲避攻击。但根据飞机的报告,英军水面舰艇很快赶来,先用声纳确定潜艇的位置,再用大定深的深弹将其击沉。

就这样盟军封锁效果显著提高,6月共发现潜艇57艘,攻击26艘,击沉2艘。7月发现潜艇80艘,击沉11艘,6艘被击伤而折返,而盟军仅损失飞机14架,其中8架是被潜艇击落,另6架是被德军战斗机击落的。

进入8月后,德军潜艇的损失继续直线上升,仅8月1日和2日,就有4艘潜艇被击沉,邓尼兹无法承受这样的严重损失,只得于8月2日下令比斯开湾港口内的潜艇暂停出海,刚刚出海的6艘潜艇也被紧急召回,4艘返航的潜艇分散行动,只能在夜间浮出水面充电,并尽可能沿西班牙海岸航行,以借助海岸的掩护减少被雷达发现的机率,并在遭到盟军攻击后能得到西班牙的援助。这样盟军的空中封锁终于实现了将德军潜艇封闭在比斯开湾之内的预期目的。而盟军所实施的空潜战,尤其是1943年4月至8月初,持续九十七天的封锁共击沉潜艇26艘,击伤17艘,给予德军潜艇部队沉重打击,史称“比斯开湾潜艇大屠杀”。

8月2日起,英军第十九大队在比斯开湾法国菲尼斯太尔角西北海域开始发起代号“扰乱”的反潜空中战役,以阻止德军潜艇使用西班牙海域。德国空军应海军的要求,派出了亨克尔-177远程战斗轰炸机,与盟军争夺该海域上空的制空权,因此双方就在比斯开湾上空展开了激烈而又频繁的空战,英军总共损失了17架反潜飞机和6架战斗机。

8月23日起,盟军又投入了水面舰艇,共1艘巡洋舰和11艘护卫舰,第二批则为2艘驱逐舰和3艘护卫舰,在第十九大队的空中掩护下,对比斯开湾西班牙海域进行主动的搜潜、反潜作战,德国空军于8月25日和28日先后出动道尼尔-217和容克-88战斗轰炸机,攻击盟军舰艇,重创1艘驱逐舰,击伤1艘护卫舰,迫使盟军水面舰艇向西撤退,为德军潜艇赢得了活动空间。

在1941年至1945年5月,德国潜艇进出比斯开湾共计2425艘次,被击沉106艘,盟军损失飞机约350架。

盟国水面舰艇也参加了比斯开湾封锁,1943年6月击沉德军潜艇2艘,1943年7月击沉3艘,1944年6月击沉4艘,1944年7月击沉7艘、重创3艘。

盟军潜艇在封锁作战中损失大,效果小,有些得不偿失。取得的战绩只有1艘潜艇,却付出了3艘潜艇的代价。

尽管比斯开湾海水较深,水雷难以发挥作用,但盟军还是将布雷作为封锁比斯开湾的一项重要措施,布雷的主要兵力是航空兵,1941年7月至1942年6月,共布设水雷约4000枚;1942年9月起加大了布雷力度,平均每月布雷约1000枚;1943年7月主要对比斯开湾各港口进行布雷封锁,平均每月布雷约500枚。此外盟军水面舰艇和潜艇也曾多次进行布雷作业,共布雷约3500枚。由于德军在比斯开湾沿岸部署有不少雷达站,能及时发现盟军的布雷飞机,并经常出动扫雷舰艇清扫航道,德军潜艇损失很小,触雷沉没的仅有6艘。

战争中,德军潜艇在比斯开湾内共损失潜艇76艘,占德军在战争中损失潜艇总数的9。8%,其中1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