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并许诺以后在宫廷替亨利安排一个光明的 前途。但是,亨利还是去了圣马克教堂。一到任,亨利便按自己的“科学”

方法开展工作。他把整个教区划分为 3 个分区,由 3 个副牧师分别负责。每 周举行一次早餐协调会议,讨论全周的访问、礼拜、授课等各项工作。此外,

他还同居民和学生直接通信,以沟通思想,交流看法。周日礼拜后,他举行

“礼拜后的聚会”,对那些犹豫不决持观望态度的人们做细致的工作,使他 们决心归主。在他的努力下,教区会众大增,周日礼拜通常超过 1000 人。

1881 年 7 月 28 日,莫德满 16 岁,她和亨利的婚礼终于在威斯敏斯特 第七教堂举行。

结婚仪式由德高望重的大主教泰德主持,因为斯坦利院长在他们举行 婚礼前一周不幸去世。

莫德天真活泼,长着一头瀑布般的黑发,高高的额头,挺秀的下颔, 一双脉脉含情的大眼睛,是个迷人的美人儿。在订婚期间,她每周只能与亨

利见两次面。她一从学校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同亨利结成伉俪。在蜜月期间, 他们周游剑桥、约克郡、爱登堡、格拉斯哥和爱尔兰等地,尽情地享受新婚

的幸福与欢乐。

在肯宁顿,亨利成天忙于教务,他 16 岁的妻子也与他一样,孜孜不倦、 全心全意参与教区的事务。尽管很忙,但他们还是不让工作妨碍他们的天伦

之乐。孩子们一日三餐都和父母同吃,亨利在书房工作时允许孩子们绕膝戏 耍。每周六晚上,亨利夫妇都带孩子到康沃尔花园第七号,与罗伯特爵士夫

妇共进晚餐。每周日晚上则在院长府邸与法勒共进晚餐。夏天,亨利夫妇带 着孩子到爱尔兰“新公园”去度假,亨利在令人陶醉的群山间放松神经,恢

复体力,孩子们却在那里学会喜爱爱尔兰老家。

从表面上看,亨利与莫德的婚姻是一帆风顺、美满幸福的。实际上, 对莫德来说,他们的婚姻是没有多少欢乐可言的。当莫德结婚时,她正处在

孩童嬉戏和在花园里捉迷藏的年龄,而婚后她则不得不过早地告别欢乐的青 春,接受种种为人之妻的限制。刚到爱尔兰“新公园”时,她便觉得公婆家

的生活刻板拘谨,索然无味。

每天全家两次团聚祷告,每晚婆婆庄重严肃地送新娘上床,然后丈夫 才能跟着进去。

一举一动,都有清规戒律,弄得她无所适从。在肯宁顿时,亨利每天 早出晚归,她一人在家无所事事、冷冷清清、孤单寂寞,常常坐在客厅独自 垂泪。

1882 年莫德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西比尔后,便不再感到清闲和寂寞。随 后,她于 1883 年生下了哈罗德,1886 年生下了唐纳德,1887

年生下了伯纳 德,1889 年生下了尤娜,到 24 岁时,她已成为 5 个孩子的母亲。此外,她 还要照顾远房表亲的 3

个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印度。莫德一面参与教 区的工作,一面照顾 8 个孩子,确实使她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使自己有时间

去负起教区或教会的职责,她只好在家订下明确的家规,要求孩子们严格遵 守,一有违反,立即惩罚。结果使孩子们对母亲畏之如虎。亨利对年轻妻子

的日益专横,似乎也抱着基督的宽恕精神,逆来顺受,听之任之。

1889 年春,坎特伯雷大主教通过法勒院长邀请亨利担任塔斯马尼亚的 主教。亨利·蒙哥马利当时 41 岁,已继承了爱尔兰的蒙哥马利产业,但他

根本不是个有钱人。

尽管当时他根本不知道塔斯马尼亚在什么地方,但还是立刻表示接受 主教的职位,因为主教的职位可以使他有较丰厚的收入。1889 年 5 月 1 日,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正式举行授职仪式,任命亨利·蒙哥马利为主教。亨利全 家——新主教、妻子和 5 个孩子,经过 7 周的海上颠簸之后,终于在 10 月

23 日到达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当时,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还不到两 岁。

到塔斯马尼亚后,莫德在那里建了一间教室,把孩子们的教育完全交 给从英国请来的家庭教师。她要孩子们负责教室的清洁和保暖,所以孩子们

不得不在课余去砍木柴。后来,莫德又进一步订下一条家规:不论刮风下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