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在奎达当三年教官可能是他军旅前程中的一条岔路,可再在浦那多熬 一年,然后回到英国去担任参谋工作,岂不是更浪费时间?在与贝蒂商量后,

蒙哥马利即回电表示接受首席教官的职务。接受这个职务,便表示在 1934 年 6 月上任时,即晋升为上校。不过,蒙哥马利似乎总有一种担忧:自己可

能会成为一条“误了期的船”,等最后战争爆发时,自己可能已年纪太大, 不适合担任指挥职务了。

实际上,蒙哥马利离开沃里克郡团第 1 营的时机是恰到好处。他刚离 开后,便有一个谣言传出来。在埃及时,皇家沃里克郡部队曾夸口该部队头

等射手之多,非一般部队可比。但在印度,打靶是由其他营验靶。结果,沃 里克郡部队全都是三等射手!实际情况是,在亚历山大时,蒙哥马利要求各

连好好训练射击,各连长由于害怕成绩不好而挨训,便暗地里用尖铅笔将成 绩记录卡上的数字加以篡改。不过,印度的蹩脚步枪也可能是打得不好的真 正原因。

不管真实原因如何,皇家沃里克郡团第 1 营的名声只好留给继任营长 去挽回了。

1934 年 6 月 29 日,伯纳德·蒙哥马利前往奎达参谋学院就任首席教官。 正是:朝思暮想当旅长,谁知再把教官当。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七章 妻逝夫悲

夫妻十载多恩爱,妻赴黄泉夫悲哀; 练兵演习传捷报,幸运厄运一起来。 话说蒙哥马利一到奎达参谋学院,便引起一场小小的风波。那是星期

一上午,蒙哥马利前往参谋学院正式报到,但他穿的不是中校军服,而是上 校军服,超过了原来在那里的两位教官。大家对他第一天报到就以上校身份

出现感到气愤,认为那是十足的虚荣和炫耀。于是,人们私下议论说:“蒙 哥马利从浦那来时,一定是在火车上就把上校的服装和徽章换好了。”

可是,当这位新上校开始讲课时,大家那点怨气便消失了。蒙哥马利 开始被派去作二年级的首席教官,但院长盖伊·威廉斯觉得蒙哥马利的优长

在作战和训练方面,于是改派他为一年级首席教官,主教一年级的作战指挥 技术和参谋职责。

蒙哥马利的讲课方法独树一帜。他带着笔记本走进教室,先在自己的 桌子上看三四分钟的笔记,大家静静地坐着等他。然后,他走到讲台前侃侃

而谈,说得头头是道。然后,他又走回自己的桌子研究三四分钟笔记,再回 到讲台一口气讲十多分钟,表达清晰、流利,十分精彩,给学生留下很深的 印象。

蒙哥马利对那些他认为是“废物”的学生毫不留情。例如,他有一次 在二个学生的试卷上批示:“一大进步——蹩脚到家。”但他对那些他认为是

可以大有作为的人,却煞费苦心,鼎力相助。例如,在埃及的沙漠中演习时 曾担任他的旅参谋长的弗朗西斯·德·甘冈足智多谋,被人称为“智多星”。

蒙哥马利特别赏识他的发展潜力,一直极力帮助他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1934 年,德·甘冈终于获准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于是写信向蒙哥马利致谢。蒙

哥马利在回信中以他特有的口气说道:“对那些不走正道请求长官为自己谋 取职位的人,我是不愿意帮助他们的。这只会把一个人毁了??我支持的人,

一向都不会错。万一错了,是他自己不肯好好干。

你在坎伯利应该于得很好。”蒙哥马利对德·甘冈的提携,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得到了报偿——德·甘冈成了他最得力的参谋长。

布赖恩·蒙哥马利和达德利·沃德将军在回忆中都觉得,在奎达参谋 学院这个时期,蒙哥马利的战术观念已经完全成熟。这倒不是说他的战术观

念新颖惊人,而是说他的战术观念绝对清晰和完整。虽然战术的分支课程是 由一般教官担任的,但就整个战术教学而言,则完全是按首席教官的思路进

行的。沃德将军回忆说:“我们大家都感到,能听蒙哥马利那种学识渊博的 人讲授军人行业中较高层次的学识,是十分荣幸的。后来我们个人在军事能

力方面的发展,都有赖于蒙哥马利的教导和他的战术原则。我认为,一般人 对利德尔·哈特的评价都过高。一般人都迷信机动能力。当然,你如果有机

动能力,自然不错,但往往并非如此,你在战场上取胜的唯一途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