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临朝 (第1/2页)

《冷面权相的白月光重生了》最快更新 [aishu55.cc]

随着老内侍扬声大喊:“宣云昭长公主觐见。”身着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的女子就迎着众人的目光,走上正殿,在江相身旁站定。

江衍躬身行礼后,望向谢昭华的目光一顿,她一双眼中满是雀跃欢喜,眸色一亮,犹如春风过境,新芽初绽,整个人神采奕奕。

像极了前世她终于通过那帮老匹夫的考核,站在这金銮大殿上,与诸臣共议朝政满腔热血激情的样子。此番情景,叫江衍有些恍惚,心下发问,她在欣喜什么,是因为他借着长公主的躯壳,能担得起监国辅政之能吗?亦或是她在为能够击破他江衍权倾朝野使这谢家江山不日就要易主的谣言而得意洋洋呢?

没等江衍细想,谢昭华就上前一步,道:“圣上,臣以为长公主既然今日着朝服上朝,想必是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方才诸位所议之事得不出结论,不如尔等将近日各部困惑难题一一说与长公主听,再请圣上裁决。”

言罢,她飞快的向站在她左后方的户部左侍郎薛济递了一个眼神,他会意问道:“臣认为此举可行。刚好我户部账面亏空,不知长公主有何良计?”

这个问题薛济前些时日还上书问他,江衍才将答复告知谢昭华,还以为她是同薛济串通好了,当即就道:“先帝免徭役,薄赋敛,布德施惠,然不坚仓狱,贪官四起。臣认为应征粮纳税,务民于农桑,广畜积,以实仓廪[1]。去岁受洪灾的河南河北两道州府需开仓放粮,将口粮和粟米种子分发下去,再进行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种植,秋收时河南河北两道只怕会赶上富庶的江淮两地。”

似乎又想起来工部的难题,江衍又道:“河南河北两道灾民过多,恐难以完全安置,可征用年轻壮年劳力以工代赈,老弱妇孺也可在后施粥,帮助官府分发粟米种子获得口粮。”

女郎清朗声音不大却响,众人聚精会神的听着她高谈阔论。语毕后,工部韩尚书在群臣静默,鸦雀无闻的金銮殿上率先发声:“此计甚妙!长公主此言可是解决了我们工部一大难题啊。”

工部在六部中一向不大受重视,平日有什么难题,都是一拖再拖,才上报于朝。只因其他几部也一贯轻视工部,每回议事只要一谈到工部,只要不是堤坝崩溃,受灾严重,众人根本就不会在意,置于这些后面的安置问题,在他们看来都是小事。

韩尚书两眼放光似的望向长公主,若是长公主临朝,江相手里的六部必定是要被分出去一部分的,若是可以,他求之不得带着整个工部投靠长公主。

先前一直都在思考此计是否可行的户部张尚书上前一步,“老臣以为,长公主此法可用。”

朝中大臣不敢直接了当的说出先帝不足,唯独长公主一语中的,直截了当的道明解决办法。这般行径,倒是颇有江相初涉朝堂时的几分风范。张尚书眼皮一动,在心中腹诽,恐怕是自己想岔了。总归是长公主年纪虽小,却不容小觑,只当她是无知小儿看了。

就连三朝遗老张尚书都认为可行,六部众人也就不再多言。小皇帝自长公主站在这金銮大殿上侃侃而谈后就惊诧不已,只是这时,在他看来,皇姐既通政务,那就能行辅政之权与江相抗衡。

于是,长公临朝听政一事就确定了下来,众人见江相又向前一步,没由得心跳快了一拍,只怕他又要说出什么惊世骇俗之言。

果不其然,谢昭华清声道:“臣有一不情之请。前些时日经李神医诊断得知臣患有心竭之症,若臣每日忙于政务,宵衣旰食,定会不出三年心竭而亡。臣不是不想鞠躬尽瘁,只是圣上刚登基不久,朝中正是无人可用之时,若臣早早的撒手人寰,辜负了先帝之托,没能长长久久侍奉君侧,实在是叫臣寝食难安。”

她说得声情并茂,若不是知晓自己身强体壮一切都好,江衍都要差点被她给骗了。

只见谢昭华叹了口气后又接着道:“臣还想为我大庆多效忠十年,是以,还请圣上允许臣将一应政务与长公主共同处理。且这每日的早朝臣实在是来不得,还请圣上一并免了吧。”

生怕旁人问他为何来不得,谢昭华露出惨白的唇向众人“虚弱”一笑,又重重的咳了几声,只叫人提心吊胆似的,恨不得立刻喊来太医为她整治。

坐于上首的皇帝站起身来,当即命人端来一把椅子,扶着谢昭华坐下后,生怕他反悔似的连忙答应。他面上一副惊慌失措的神情,心里却是畅快不已,只觉得自己以往总是担心受怕,防备江相会夺了他的位置,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