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3页)

和几公里的柏油马路,同时在家乡的“算命街”为残疾人举行义捐。他的浓浓乡情深深感动着家乡人民,每当乡亲们谈起他时,都会伸出大拇指说:“我们云梦在深圳有个好人,叫欧阳!”2005年8月,欧阳为家乡云梦捐助巨资开始修建的公园和博物馆,更成为父老乡亲们常常议论的一段佳话。

欧阳在自己家乡建的博物馆上下了很大工夫,他说已经开工的这一建筑所用的材料都是超一流的。而最让他欣慰的是,整个建筑的设计是他亲自花了很大心血才完成的。他告诉我,光为寻找合适的设计单位和弄出一份合他心意的设计方案,他先后用了近两年时间、设计了几十个方案。

博物馆长宽都为80米,有99根柱子……每一个地方,他要求必须体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集传统与当今的建筑精华之大成。

也许欧阳是从贫穷的农村走出去的缘故,所以多年来他对农村青年的出路和前途特别关心。尤其当他看到和听说那些至今还在农村苦苦挣扎的青年农民,他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期望他们也能像当年的他一样,敢于出去闯荡世界,去寻找出路,追求属于自己的明天和未来。

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很想以自己成功的经历告诉青年人:一要对父母有孝心,要懂得疼爱父母,让父母在生前享受到儿女的体贴和关心;二要勇于、善于参与城市和乡村的经商活动,不参与就永远没有出路;三要把世界当成一个村来看,而不能当成一个地球来看,这样就敢于走出家门,否则一生都不会有出息;四要靠人品、靠诚实、靠信誉取胜,因为农村人文化低,只有靠人品和信誉才是你超越别人的唯一资本。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地位的提升,欧阳如今已把从事公益事业作为人生奋斗的一部分。为给偏远山区的孩子创造上学的机会,欧阳先后为内蒙古、西藏等地区72所小学捐建了“育才图书室”。同时欧阳不断地参加国内国外的各种论坛短期培训,对沿海经济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得到了高度评价,在北京参加中国经济论坛曾受到成思危的接见,综合素质和人脉资源又上了一个台阶。

欧阳在血管里,有份情感最热,那就是他对部队和部队战友们的情意。离开部队已经11年了,可每逢春节和“八一”节,欧阳都要回老部队看望战友们,为老部队慷慨捐助。10年来,他为老部队捐资、捐物以及改善部队文化体育设施的资金,累计已达数百万元。

2006年,他曾经给武警边防七支队战友座谈会写过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追忆激情岁月,珍惜友情时光

——在2006年七支队战友座谈会上的讲话各位老首长、亲爱的战友们:

“八一”快到了!此时此刻,我的人在异地心在部队。战友聚会是对军营的一种眷恋,是对友情的一种审视,是凝聚力的一种升华。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揽肩搭背不由自主的放肆、举起酒杯暂时抛开一切的烦忧倾吐战友情怀。

第二十六章 还有多少情……(2)

“八一”是我们军人的节日,是我们老兵难以忘却的日子,每当“八一”到来的时候,尽管我安排你们来到顶级六星级的“凯宾斯基大酒店”聚会,相信战友们也都会情不自禁想起初建支队时那住茅草棚、开荒地、挖电缆的艰苦岁月,想起在那练兵场上、烈日骤雨下的番号声、刺杀声、铿锵脚步声响彻云霄;想起全副武装集合看电影连队拉歌时的情景,那凯歌、赞歌、前进歌回荡空谷;更会想起那吃大盆菜的酣畅淋漓、猪大肠炒咸菜的香味让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二十多年前情景赫然在目,二十多年前的号声犹然在耳,今天我们战友却能相聚在豪华恒温的大酒店,欣喜地看到一个与时俱进、充满现代和谐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作为一名老兵代表、脱下戎装搏击商海已十五年有余,在离开部队的日子里,即使我已经成立了集团公司、从事多元化高速运营,我依然会提醒自己平时尽可能保持军人常态;即使我有机会进入了参政议政的行列,我依然会在各个场合想起首长对我的教诲和肩上的社会责任;即使我跟随科考团登上了南极,我依然会在面临生死关头时,想起风雨并肩的战友们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部队给了我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学习勤奋的精神,给了我们终身受益的求知能力和发展机遇;部队也留下了我们的青春和热血,留下了我们的梦想和欢乐,留下了我们的情怀和壮志。今天虽然我们早已告别了军营,但战友座谈会又把我们拉扯到一起,圆了我们回“家”探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