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彭德怀进洞不久,尖利的空袭警报声响起,几架敌机从南边直飞过来,几乎在同时,炸弹撕破空气发出刺耳的啸叫声,落在了彭德怀刚离开的木板房。顷刻间,几间房子就化作一片火海,美军使用的是凝固汽油弹。

彭德怀目睹这惊心动魄的场面,看看洪学智,不禁一阵歉疚,正想开口说话。只见救火的参谋冲着房子的废墟大叫:“毛岸英!”

彭德怀愣住了,半晌他才回过神来向废墟冲去:“快救人!!”旁边的警卫死死地拉住他。

敌机飞走了。站在两具残缺不全的遗体面前(靠辨认德制手枪残骸才确认了毛岸英遗体),彭德怀、邓华、洪学智等人个个如同木雕泥塑。毛岸英和另一个叫高瑞欣的年轻参谋,两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下子就没了……彭德怀喃喃地自语:“怎么偏偏是他呢……”,眼前仿佛又出现毛泽东将岸英托付给他那天的情景……“把毛岸英同志与高瑞欣同志合葬一处。”彭德怀说完这句话后,整整在防空洞里坐了一天,沉默不语。

在吃饭时,彭德怀一把抓住洪学智的手:“洪大个子,我看你这个人是个好人哪!”

洪学智:“我本来就是好人,不是坏人。”

彭德怀依旧拉着洪学智的手:“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

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当天就传回了国内,周恩来担心影响正指挥作战的毛泽东情绪,一个星期后才让*告诉毛泽东。据*回忆,毛泽东当时的反应是:“牺牲的有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唉。”随后又落寞地说了一句:“有下乡休息之意。”

8年后,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的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

至今,毛岸英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仍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

德川、宁远大突袭麦克阿瑟正沉浸在自我陶醉之际,就在美军飞机空中侦察的眼皮底下,志愿军进行了大兵团的机动开进,9兵团的十万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辑安、临江入朝,担任东线作战任务。朝鲜战争结束后,美英等国的军事家们将此举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第8集团军在战后还对始终没有弄清志愿军准确的人数进行了牵强的解释,他们“跌入了中国军队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骗局”。因为,“中国军队规定称呼下降两级使用,即把军叫做某某部队,让人听上去像个团,师让人听上去像个营,团让人听上去像个连。”

事实上,按照沃克将军的观点:这些他妈的统统是失败后的托词。

1950年11月25日黄昏,在清川江以北整个西线,志愿军第50军于博川向英军第27旅、第66军于泰川向南朝鲜军第1师、第39军于宁边向美军第25师、第40军于球场向美军第2师、第38军于德川向南朝鲜军第7师、第42军于宁远向南朝鲜军第6师和第8师,开始了全面出击。两天以后,东部战线的志愿军第20、第26、第27军也开始了进攻。第二次战役打响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麦克阿瑟的迷梦(6)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彭德怀,都很清楚这次战役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左翼是否能迅速突破和横向的穿插是否能按时到位。

此时,西线的美军前进速度快,而其右翼的南朝鲜军前进速度慢,于是使整个战线形成一个突出部。“联合国军”的战线被无形中拉长,兵力处于分散状态。尤其是右翼的南朝鲜部队远远地孤悬于大同江两岸。而沃克的部署是把整个战线的右翼全部交给南朝鲜军队。

毛泽东和彭德怀之所以一致认定,中朝军队进攻正面的左翼是“联合国军”整个战线最薄弱的地区,原因很简单:这个地区的对手是清一色战斗力较差的南朝鲜军队。

由于左翼进攻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彭德怀在志愿军党委会上提出要亲临战争第一线指挥,结果立即遭到党委会的否决。会议最后决定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坐镇前敌指挥部,统一指挥左翼的第38军和第42军,断敌退路,配合正面4个军一举摧垮西线美军!彭德怀叮嘱说:“一要插进去,二要堵得住。要接受上次战役的教训,不能再让敌人跑了!

于是,身材瘦小的韩先楚亲临38军,将最重的任务交给了这支刚走了麦城的部队。

38军军长梁兴初自从挨了彭德怀的训斥后,心里一直郁闷。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