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页)

,“请他进来。” 孙长浩此时正心情复杂的徘徊在留春园的大门旁,他是孙元化的五世孙,字子安。孙元化是明末大员,曾任大明右佥都御史、登莱巡抚,是徐光启的学生,也是明末有名的西洋火炮专家,于崇祯五年被崇祯帝冤杀而死,孙家也就此败落,大清一统天下后,孙家怕被报复一度迁出川沙县,天下承平之后,又才重新迁回川沙。 孙长浩自幼苦读经书,中了秀才之后便不再参加科考,一心研读祖上传下来的各种书籍,后因生活拮据,进入一家花炮作坊研制火药维持生计,而今已是不惑之年,接到徐家族长的来信后,他没感觉多少惶恐,更多的却是兴奋,能够光明正大的摆弄火器,是他此生最大的梦想,虽然他家埋藏有几把各式火铳,可朝廷管制太严,他轻易不敢拿出来,这次的举荐,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 孙长浩带着一丝紧张和忐忑走进胤桢的书房,见过礼之后,胤桢很温和的让他坐下,并叫人奉茶,同时也仔细打量着他,这人衣着简朴,身子有些单薄,一张国字脸,一双眼睛明亮有神与他脸上的沧桑格格不入,一双手粗糙不堪,虽然显的有些局促,却并无不安,不由心中暗喜,这家伙怕是有点料,应该是长于务实,当下他就含笑问道:“孙先生原来在哪里高就?” 听到胤桢问话,孙长浩反而坦然起来,“在一家鞭炮作坊从事火药的配比。【叶*子】【悠*悠】” 原来是个技术员,胤桢来了兴趣,“先生认为火炮的火药应该怎样配比?” 火药是他强项,孙长浩胸有成竹的回道,“《纪效新书》有载,为硝1两(占75。75%),硫磺1钱4分(占10。6%),柳炭1钱8分(占13。65%),我多次实验,这个配比已经是最好的了,其实同样的配比做出来的火药也是千差万别,我认为根源在于原料的纯度,越纯的原料做出来的火药效果越好。” “你会提纯原料?”胤桢有点惊讶了。 孙长浩平静的说道,“书上都有记载,我也尝试了无数次,效果很好。” 这是个人才,火药的配比基本是最佳比(这个都应该知道读书阁,硝75%,硫磺10%,炭15%),难得的是他在这个以模糊著称的时代竟然有了原料纯度的看法,而且还会提纯,不愧是专业技术员出身,到这时胤桢才发觉自己疏忽了,自己的远洋舰队没有自己专门的火药作坊可不成。 胤桢现在也记不清楚这年头是否已经出现了颗粒火药,只好含糊的问道,‘你们作坊现在制作的火药是粉末的?” “不全是,鞭炮用粉末的,花炮用颗粒的。” 已经有颗粒的了,胤桢暗道,还好没显摆,他接着问道“对于火器,你可有心得?” 这下孙长浩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都是看的书,没接触过实物,实在是谈不上什么心得。” 胤桢有些好奇,“你看的是那些书?” “《神器谱》、《西法神机》、《火攻挚要》、《军器图说》、《火龙神器阵法》《武备志》等。”孙长浩如数家珍一般一一报道。 胤桢顿觉郁闷,这些书我大多都没听说过,他哪里来的?他猜测着问道,“祖上传下来的?” “是的。”一说出口,孙长浩就觉不妥,脸色顿时有点不自然。 胤桢是什么人,审讯惯了的,见了这情形,登时就觉奇怪,这里面有什么名堂?祖上,难道他祖上是抗清名人?姓孙的,孙元化?西洋火炮大家孙元化,对,这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西法神机》就好象是他写的,他一阵兴奋,“没想到你竟然是孙元化的后代,很好。” 孙长浩听他一口就报出了祖父的大名,登时就感觉有点不安,胤桢见了安慰道,“你无须恐慌,孙大家长于西学,忠心为国,却被崇祯冤杀,着实令人惋惜,罢了,不谈这些心酸事,你实心办差,毋庸多想。” 见胤桢对祖父颇为推崇,孙长浩登时放下心来,跪叩道,“谢十四爷褒奖。” “起来读书阁。”胤桢暗忖,这人家学渊源,谨慎务实,不好空谈,倒是个可用之才,看他穿着简朴,想是家道早已败落,罢了,就冲孙元化这尊大神,也该好好照拂他的后人,“光有书本见识是不行的,以后多接触实物,多琢磨,不要坠了你祖父的名头,不过,你现在得先帮我把火药作坊建起来,上两千门左右的大炮,二万枝火铳的火药作坊,原料采购也由你负责,我只要最好的火药,另外,你回去试试硝1两五钱,硫磺2钱,柳炭3钱这个配比,看看谁的更好?”

………【第44 章 造船木材】………

孙长浩一时间都呆了,一来就委以自己如此重任,两千门大炮,二万枝火铳的火药作坊,那得多大?硝1两五钱,硫磺2钱,柳炭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