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2/4页)

心来,长鞠一躬,起身微笑道:“这可是我们的拿手活,决对没问题。”打发走三人,胤祯回首见胤祥正拧眉沉思,不由微笑道:“听了欧洲的情况,十三哥可是有想法?”胤祥抬起头,望着胤祯道:“他二人所说,可能信否?”

胤祯点了点头,道:“可信度很高,京城有的是传教士,一场长达十年,遍及整个欧洲的战争,知道的人肯定不少,他们不敢撒这弥天大谎,更何况他们的命运还掌握在咱们手中,他二人岂敢拿几千人性命开玩笑?而且,我从上海的传教士口中多少也了解了一点,所以今日才会特意问他二人,所说完全是一样的。”

胤祥听到这里微微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十四是何打算?”胤祯却是轻叹了一声,才道:“咱们对欧洲了解的太少,信息也是完全的闭塞,反观欧洲的传教士在大清却是不少,每年更不少商船往来,大清的情况他们若是想知道,可谓轻而易举,咱们也必须在欧洲布置眼线耳目,否则太过吃亏。”

稍稍沉吟,胤祯才接着道:“目前我还没想好,是出兵欧洲去搅局好,还是直接出兵抢占美州。”出兵欧洲去搅局?胤祥和胤禄听的都是一呆,老十四还真是敢想!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四万里远征!能有什么好处?

………【第365章 抱火锅】………

望着胤祥和胤禄一副惊讶的表情,胤祯也不解释,只是悠闲的啜着茶,他心里是倾向于出兵欧洲搅局的,这年头,很多东西都可以从谈判桌上拿到,不一定要拼死拼活的去打,欧洲如今已经打了十年,想来都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此时插上一脚,完全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不过,要想说动康熙同意,难度怕不是一般的大,康熙虽然对西洋诸国有忧患意识,却也不会愿意去插手欧洲事宜,毕竟四万里海路摆在那里,这风险不是一般的大,而且一旦出兵,至少也得三、五万以上,规模有点大了。

胤祥楞了半晌,方才出声问道:“十四弟可是倾向于出兵欧洲?”

“十三哥是何想法?”胤祯却是不答反问。

胤祥略微一顿,才道:“我喜欢荷兰人在南洋办的奴隶种植园,这法子不错,或许在澳洲我们可以仿效,除了南洋的土著,就数莫卧尔帝国人多,荷兰能够在莫卧尔帝国建立据点掳掠奴隶,我们也能。

美洲、非洲距离大清太远,即便实行分封可以迅速占领,时间长了,也难以巩固,我更倾向于经营好南洋和澳洲,毕竟就在家门口。”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老十三这是受时代局限,不可能想到这个世界在数十年后,会随着英国的工业**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这是立足于稳,仍是占领一地,巩固一地、消化一地的传统想法。

现在可谓是扩展海外领土的黄金时代,不能缩手缩脚,即便以后不能巩固,也要掠夺他数十年,完成资本积累,不过,后世,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纷纷独立的情形从现在起就要开始大力针对防范,特别是一些战略要点和资源重地必须严防死守。

想到这里,胤祯身子往后一仰,舒适的斜靠在软垫上,侃侃说道:“十三哥,西班牙在美洲一百余年就掠夺了四十亿白银,你难道不羡慕?即便不能够长期的巩固海外之地,但是掠夺性开采百余年,也足以让大清富足几百年。

南洋、澳洲自然要巩固,海外之地也要抢,没有足够的财力,拿什么开发巩固南洋、澳洲?移民千万就要耗费五千万两,而澳洲之地,少说也要移民三千万,才能牢牢的掌控在大清手里,还有南洋也要移民,这钱从哪里来?自然要从海外抢!

要想巩固海外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人口去填,海外之地,必须占据绝对优势的人口数量,才能永久有效的控制,大清的人口在目前是最多的,足有一亿多,而通过‘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以及推广抗旱高产作物提高粮食产量这两大措施,必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极大的促进人口增长,大量的人口是我们抢占、开拓海外领地最大的依仗。

别看如今美洲、非洲都是无主之地,如果我们现在不动手,不用数十年,这些地方都将成为西洋诸国的海外领地,此消彼长,百余年之后,大清就将大祸临头,因此,我们一边要极力发展壮大自身,一边要极力打压欧洲各国,欧洲诸国,不仅生机勃勃,更是侵略成性,迟早是大清的心腹之患。抢占海外之地,乃是防范未然,可谓是百年大计。”

听胤祯提及‘摊丁入亩’,胤祥心里没来由的一惊,四哥推行‘摊丁入亩’不会是老十四在背后推动的吧?美州抗旱高产作物的推广好象也是在去年大旱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