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2/4页)

着点点头道:“原本计划是开年之后的,未料到一把火铳却将此案提前暴了出来,说不得,这个年就只能凑合着过了。如今朝廷看着事务繁忙,急务一大堆,实际落到实处,也没什么事,远征欧洲、美洲,从兵力调动到粮饷补给,基本不用朝廷操心。移民澳洲亦主要是由各省地方官员负责,因此,完全能抽出精力、人手来整治京城治安。”

听得胤祯这一说,在座几人都反应过来,如今是各方面都离不开老十四,他现在即便是把天捅个窟窿,康熙亦会想方设法护得他周全,如此看来,倒确实是最好的时机。

微一沉吟,胤禩便微笑道:“十四弟好算计,捅了马蜂窝还能全身而退。”

在座的几人闻言都不由松了口气,暗自佩服胤祯这时机拿捏的好,只不知道,谁会倒霉,被康熙指定去接手负责这个棘手的案子。

胤祯扫了几人一眼,却是微笑道:“八哥,我可没想全身而退,这个马蜂窝既然已经捅了,我就打算一把火将它烧个干净。”

老十四什么意思?几人登时都楞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一个不好,便会得罪所有的皇族宗室,勋贵大臣,明明有机会全身而退,老十四为何要硬撑着?难道是想以此来打消康熙的顾虑?

十阿哥胤誐性喜热闹,也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当即便道:“说的好,敢做就敢当,岂能半途而废,我支持十四弟。”

九阿哥胤禟白了老十一眼,才道:“十四弟,此事可得慎重,此举无异于得罪所有的皇族宗室,勋贵大臣,日后,怕是寸步难行。”

“大家不妨换个角度去想。”胤祯看了几人一眼,才缓缓开口说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大清入关不过七十余载,已经有多少宗亲勋贵之家败落?主子败落不如奴才的亦不鲜见,原因大家都知道,后世子孙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一代不如一代,试问满城皇族宗亲,勋贵大臣,有几家愿意家道败落?而且是败落在自己手中?

依我看,整治这些个不成器的宗室勋贵子弟,可能会得罪一些皇族宗亲,勋贵大臣,但绝不会是所有人,那些个不知好歹的皇族宗亲,得罪也就得罪了,何足道哉?”

“十四弟说的甚是。”胤祥接着便道:“不过是帮他们管束子弟而已,既非断人财路,亦非绝其子嗣,有那不开眼的,一同整治亦何妨?”

胤祯点了点头,道:“明日进宫,我便恳请皇阿玛揽下此案,咱们必须掌控着主动权,这京师整顿才能得以彻底,不过,开年之后,我怕是分不出身来,八哥、九哥、十哥、十三哥可愿与我领衔负责此案?”

胤祥一听就急了,连忙说道:“十四弟,征欧洲的事情还未定下来呢。”

胤禩、胤禟两人亦知道老十四问的主要是他二人,此案有老十四牵头,他们也没什么可惧的,况且老十四都已决定下来,他二人还能说什么?两人对视了一眼,胤禩便道:“十四弟既然已经定了下来,八哥、九哥唯有全力支持。”

“既是如此,府中一众宗亲,就交给八哥你们去打发吧。”胤祯轻笑道。

“十四弟放心,这事包在十哥身上。”十阿哥胤誐立时兴奋的站起身来。

胤祥亦是笑道:“我陪十哥去吧。”

五更天,西华门。

胤祯哈腰一出轿子,便冷的打了个寒颤,抬头望了一眼,天还是黢黑的,丝毫未有见亮的意思,他不由暗自腹诽,这制度也太折磨人了,日后做了皇帝,第一件事就要把早上觐见的时间往后推一个时辰,大臣不用那么辛苦,自个也能多睡二小时。

一众上书房大臣来的比胤祯还早,见他出轿,张鹏翮、马齐、萧永藻、嵩祝、王掞、富宁安等几人纷纷过来见礼,心中却是诧异,十四爷怎得如此早就赶了过来?难道是为了昨日之事?不过几人皆是心思深沉之人,自不会开口询问,就连张鹏翮亦仅是多寒暄了几句。

陆续又有不少各部院的官员赶来,今儿虽不用早朝,但昨日康熙微服私访,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各部院大员心中难免不安,自然要赶来汇报。

不一会,城门便“吱吱”的被推开了,值守兵丁、太监提着灯笼鱼贯而出,立时就将西华门照的大亮,胤祯稍稍整了整衣冠,在几个上书房大臣惊讶的目光中率先进了宫,上书房大臣进宫之后便径自去上书房,等候康熙传召,胤祯则直接去了乾清宫。

康熙早在四更天就已起床,雷打不动的练了一套布库,梳洗之后,便在东暖阁看书批折子,胤祯按旧例在窗外跪下道:“儿臣胤祯,给皇阿玛请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