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2/4页)

军规,军国大事,岂容儿戏?”李显光沉声说道:“甭说是未必染病丧命,即便明知是死,也不能临阵脱逃,下官等在远征欧洲之海军随军使节团,既代表着大清帝国也代表着大清海军,下官虽然也恐惧染病,命丧海外,却不敢以身试法。”

胤祯听得暗暗点头·这个李显光虽然聪明,却也锋芒毕露,这番话出口,他在使节团的日子怕是难过了·就他这性格,在官场怕是永无出头之日,不过,倒是适合在军中发展,赞许的瞅了他一眼,胤祯才扬声道:“说的好!明事理,知敬畏·这才是个读书人的样子。”说着,他扫了众人一眼,淡淡的道:“昨日,递辞呈的四个人出列,到前面来。”

那四个倒霉蛋虽然明知大事不妙-,但辞呈都递了,也蒙混不过去,只得大着胆子·满心忐忑的走上前来。

胤祯看都不看四人,语气愈加平淡的道:“你们四人,谁能给本王一个不杀你们的理由。”

一听这话·四人立时就脸色苍白,一人大着胆子道:“咱们没触犯国法军纪,您不能杀咱们。”

胤祯下巴稍稍一扬,问道:“施军门,扰乱军心,该当何罪?”

“斩!”施世骠的声音,让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是一冷。

“恂王爷饶命,我们不是海军士卒。”一人吓的失声大叫起来。

“可你们是随海军远征欧洲的使节团成员!”胤祯愤怒的喝道:“随军使节团,你们不清楚?到了欧洲,你们每个人都代表着大清的形象·代表着大清海军的形象!就你们这副贪生怕死的模样,只能给大清,给海军脸上抹黑!”

说到这里,他一手指定四人,怒斥道:“这等贪生畏死,置国家大义于不顾·只顾及一已之私利的斯文败类,留之何用?一.。”

“十四弟且慢!”胤忙喝止道,而后起身上前说道:“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此四人生于书香门第,长于太平盛世,又呆在京城繁华之地,既未经战事,亦不识军伍之严,对于随军使节团亦是懵懂无知,听闻怪疾,心生恐惧,亦在情理之中,还望十四弟念在他们少不更事,手下留情。”

一见雍王爷出面求情,四人急忙跪地“砰砰”磕头有声,根本不敢多言,生怕一言不对,枉送了大好性命。

见胤祯默然不语,施世骠亦赶紧起身,躬身一揖,道:“恂王爷,四人扰乱军心,确系死罪,但念其初犯,又系无心之过,况且远征在即,未免不祥,还请恂王爷法外开恩。”

胤祯本就是唱白脸的,见二人苦苦求情,自是就坡下驴,一转身,大马金刀的坐下,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罚洗甲板一月。”

听说不是打军棍,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四人细皮嫩肉的,若是罚个二十军棍,只怕没三个月是起不了床的,不过施世骠却是满脸怜悯的瞅了四人一眼,洗甲板可是海军中最苦最累的活,这下可是斯文扫地了。

四人逃得活命,连连磕头,没口子的称谢,待起身时,人人额头已是青乌一片。

胤祯呷了口茶,才侃侃说道:“诸位都是朝廷命官,也是自各部院寺监千挑万选出来的拔尖儿的人才,也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读书人,应该是以天下为己任,知道经世致用,为国分忧,知道孰轻孰重,知道如何取舍,知道何谓大义!

可你们今日的表现,却着实让本王感到迷茫,道听途说的一个怪疾,就能让你们将国家利益抛之脑后,为了贪生苟活,竟然连脸面都不要了?本王实在是为你们感到羞愧,你们连海军的一个普通士卒也不如,他们尚有为国家献身的勇气,你们有吗?”

“当然有!”一人站出列,掷地有声的道:“我们有能力为国分忧,也有勇气为国捐躯,但要死的有意义,我们不愿意死的不明不白,不愿意死的无声无息。”

又是一个锈逗了的,上下几千年,能够死的轰轰烈烈的能有几人?胤祯轻瞥了他一眼,沉声道:“谁让你们死的不明不白,死的无声无息了?远征欧洲的难道就你们使节团三百人?远洋航行,容易得怪疾?你们都人,郑和七下西洋,规模宏大,人员一次多达二万六千之众,有多少人死于怪疾?若是远洋航行一次,要死那么多人,郑和能七下西洋?

你们人,不要一味的人云亦云,遇事要勤思考,知道为什么使节团尽挑年轻人?因为朝廷以后需要能够全面认识、了解、精通欧洲各国历史现状、文化制度、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大臣,朝廷需要的是能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大臣,人云亦云,永远难成大器。”

………【第432章 客大欺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