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2/4页)

四欧洲之行,无异于变相流放,何时能再回大清,表面上是看欧洲之行的成败。实则完全要看胤祯的意思。

沉吟了片刻,胤祯又看向年羹尧,问道:“回京之后,可曾去拜访八哥他们?”

听的十三爷为他说话。年羹尧正暗暗松了口气,听的这一问,一颗心不由又提了起来,十四爷什么意思?难道对八爷仨兄弟还有防范之心?他回京这些日子,为了调任的事,可没少找门路,他跟九爷关系不错,在四爷失势的情况下。找到八爷门下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但他年羹尧是康熙一手简拨擢升的大员,谁也不敢轻易插手,这事知道的人多,年羹尧也不敢隐瞒。忙沉声回道:“回十四爷,奴才登门拜访过,八爷差务繁忙,抽不出时间接见。”

这家伙怎么四处活动?是看老四失势,想更换门庭。还是另有原因?胤祯狐疑的瞅了他一眼,又看向胤祥,却是没有做声。

胤祥含笑道:“川康彝民做乱,他受命与四川提督岳升龙共同平乱。因平乱不力而遭皇阿玛训斥,这中间牵扯到争功事宜。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让他自个说。”

年羹尧赶紧接过话头。将在四川平乱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却是川康彝民头领罗都等在建昌、瓦都、瓦尾、摩勒一带滋事,杀宁番卫游击周玉麟。朝廷闻报震怒,命四川提督岳升龙和他统兵进剿。

两人在征剿方略上意见不合,便各行其事,结果乐升龙剿抚并用,先捉敌首,再抚随众,不出数月,大获全胜,而他派兵分割包抄的功劳,岳升龙在捷报上只字不提,致使落下个平乱不力的罪名。

对年羹尧这些狗屁倒灶的事,胤祯也没心思细听,知道事出有因就足够了,倒是四川提督岳升平这个名字让他想起了岳钟琪,这岳钟琪据说乃是岳飞的嫡系子孙,在清朝亦是号称三朝武臣巨擘,大清平定西北,他居功至伟,不知道这俩人有无关系?

待年羹尧说完,胤祯便旁敲侧击道:“据闻,这岳升龙乃是岳飞的嫡系后人?”

岳升龙是岳飞的嫡系后人?年羹尧心里一楞,抬头看了胤祯一眼,岳飞当年可是抗击金朝女真,满族的前身也是女真族,岳升龙即便是岳飞后人,也不可能声张,十四爷从哪里听闻的这消息?

胤祥也是颇为诧异的瞅了胤祯一眼,老十四的消息从哪里来的?难不成,他还弄了个‘百官行述’?

见两人神情有异,胤祯微微一怔,便明白又说漏了,忙岔开话题道:“短短四年时间,你从七品翰林至四川巡抚,连升五品十级,可谓是骤升高位,不免有些少年得意,不知与同僚相处也就罢了,却连官场最基本的规矩都不懂,稍遇挫折,便在京城四处钻营,皇上如何看你?本王原本还以为你是个人才,但你之所做所为太让本王失望。”

一听胤祯这话说的如此之重,年羹尧背后登时就沁出一身冷汗,他亦是天份极高之人,略一琢磨,便知胤祯这话一点不虚,他在京城钻营,康熙多半会有所耳闻,亲手擢拔的大员如此不堪,康熙会如何想?一句为人糊涂,就能断送他的前程。

经胤祯这一说,胤祥亦是一楞,换谁也不喜欢稍经挫折便四处钻营调离的属下,更别说是康熙这样的雄主,对臣下的要求更高,这年羹尧可是康熙亲手简拔擢升的,对他的要求自然也就更严,年羹尧这事做的确实是欠考虑。

一反应过来,年羹尧急忙磕了仨响头,沉声道:“奴才辜负圣恩,还请十四爷点拨。”

“你自己将路堵死了,还是乖乖回去继续做你的四川巡抚。”胤祯缓缓说道。

年羹尧登时额头见汗,继续回四川做巡抚,只怕是有点一厢情愿,在康熙心中留下了坏印象,与四川提督又不合,再遭攻讦,定然难逃革职的下场。

“再回四川怕是不妥。”胤祥沉吟着道:“十四弟,难道没有其它的法子?”

胤祯微微笑了笑,道:“法子也不是没有,在京城惹点事,自请革职。”

听的这话,胤祥不由一呆,大省巡抚,实职二品大员,自请革职?这是什么馊主意?他诧异的看向胤祯。

不想年羹尧却是极快的磕头道:“奴才年羹尧谢十四爷指点迷津。”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这家伙确实是个人才,杀伐决断,断事明快,如此大事,竟然毫不拖泥带水,确实是大将的料子,略微沉吟,他才道:“在家多读兵书,多研究天文地理。”

三月十八,万寿节,天公也做美,阳光灿烂,春风和熙,难得的好天气。

紫禁城,巍巍殿阁朱漆彩画辉映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