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2/4页)

一语中的,自十四弟出手倡建农学院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就连性子也沉稳了许多,皇上有此担忧,亦在情理之中。”

这事,胤祯自问得解释一下,以免他们瞎想瞎传,当下,他便含笑道:“以前,我也不敢有非份之想,跟着八哥他们,也就图个不受排挤,不遭打压,自然是无心上进,率意而过。二哥被废黜太子位,让我看到了希望,事以才处处约束自己,开始专心于国事,以天下为己任。”

胤祥惊讶的道:“那时,二哥刚复太子位,十四弟在那时就看出二哥终究难以保住太子之位?”

“十三哥到现在,还不相信我的眼光?”胤祯却是不答反问道。

“相信,相信,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胤祥轻笑道,说着话题一转,道:“方先生方才说了其一,看来还有其二?”

方苞微微颌首道:“十四爷文武双全,才华才众,兄友弟恭,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为君与为臣却是云泥之别,一众皇子,从大爷至十六爷,个个皆是资质出众,英武超凡之辈,十四爷这几年招揽十三爷、十五爷、十六爷,拉拢八爷,九爷、十爷,劝降二爷、宽待四爷,建议探视大爷。

可谓是全了兄弟手足之情,为臣自然是楷模,可一旦为君,如何驾驭这许多英武不凡又野心勃勃的兄弟?

鄂伦岱是八爷党大员,他在这种情形下出任九门提督,必然会引发八爷的野心,正如十四爷所说,八爷一旦公开争储,三爷、四爷等有争储**的皇子都会闻风而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十四爷海军此时远在南洋,在不能借助武力的情形下,十四爷如何驾驭这种局面?这应该才是皇上的真正用意,这是其二。”

胤祯点了点头,这话也有道理,自己屡次提出欲放出老大、老二以远征海外,为了迎合康熙的欢心,对老四也显的过分宽容了些,而且自己排位又是老十四,康熙担心自己驾驭不了一众野心勃勃的兄弟。亦在情理之中。

胤祥眉头一扬,欣喜的问道:“先生的意思。皇上是借此机会考察十四弟是否具备储君的能力?”

“不完全如此。”方苞含笑道:“经过前太子的两度废立,皇上在立储一事上变得极为谨慎,但是立十四爷为储的倾向还是很大的,这不仅是考察十四爷的能力,也有借此观察十四爷不足之处的意思,以便日后有针对性的点拨教导。”

胤祥点了点头,道:“听先生的意思,还有其三?”

“其三只是次要的。”方苞说着,又呷了口茶。才缓缓说道:“皇上宽厚仁和,大清之所以能开创出今日之局面,皆因皇上以宽为政,善待士绅子民。宽待文武百官。皇上自然是希望能延续这种宽松局面,让大清盛世得以延续下去。

十四爷在对待南洋土著一事上,略有残暴之嫌疑。我估摸着皇上也有借鄂伦岱这个仇敌来试探十四爷本性的意思。”

胤祥轻松的笑道:“呵呵,经先生如此一说,鄂伦岱还真是块不可多得的试金石,这如今这情形下,还真是没人比他更适合做这九门提督了。”

胤祯心里却是暗赞方苞思虑周全,康熙未必有此意。但若是不注意这点,日后。必为康熙所诟病,看来,以后,最好是光做不说,或者是找个替罪羊,登基了再说。

略微沉吟,方苞才肃然道:“十四爷,皇上有可能是无心之举,但刻意为之的可能性更大,窃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胤祥皱眉头思忖了片刻,便看向方苞问道:“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上策,可八哥他们岂会轻易放弃?三哥、四哥也不会善罢甘休,如何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先生可有妙计?”

“我亦是仅仅有此想法,却并无良策。”方苞微微摇了摇头道。

康熙无心也罢,有心也好,能将这场即将暴发的争储危机化为无形,自然是上上之选,胤祯拧着眉头苦苦的思索着,如今这局势,八哥他们按兵不动,老三、老四就不敢妄动,只须防备老四暗中挑拨即可,那将会轻松很远。

可如何才能让八哥他们死心?如今不能借康熙的势,自己又无法力压八哥,八哥凭什么收手?

*

雍亲王府,后花园,南院小屋。

胤禛与邬思道二人一站一坐,皆是沉思不语。

伫立在窗前,望着满园的春色,胤禛却是微皱着眉头,畅春园封锁了消息,康熙的病情显然已到了不可预知的地步,但康熙短暂的清醒后却不立储,而是更换了九门提督人选,这就显得很是诡异了,难道康熙病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