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2/4页)

施然登上乾清门台阶之上,在早已摆好的康熙龙椅之前的小杌子上落座,康熙不在,他身为监国皇太子还有把椅子,康熙若在,他也只有站的份。

一俟胤祯落座,众臣便整齐的下跪,向龙椅三跪九叩,三呼万岁,而后又向胤祯二跪六叩,三呼千岁,礼毕。胤祯淡淡的说道:“诸臣工平身。”

一众王公大臣起身之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廖腾煃便急不可待的出列躬身说道:“昨日坊间传闻。我大清皇家海军东征日本,大胜而归。逼迫日本称臣纳贡。赔款七千万两。增开大坂、江户两地贸易港口、谴送公主和亲的消息,不知是否属实?”

风闻奏事是都察院的职责所在,如此军国大事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廖腾煃有此一问,亦在情理之中。胤祯并不感觉意外,略一沉吟,他便点头道:“确有此事,绥远大将军施世骠与怡贝子胤祥,统领大清皇家海军南洋舰队东征日本。大胜,逼迫日本签订了《江户条约》。”说到这里。他看了包福全一眼,道:“念。”

包福全立即躬身上前,将《江户条约》及其附约大声宣读了一遍。

听的海军果然是东征大胜,日本称臣纳贡,而且赔款七千万,一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是喜不自禁,《江户条约》一宣读完,新任宗人府宗令的简亲王雅尔江阿便出列躬身道:“征日大捷,长我海军军威,扬我大清国威,奴才恭贺皇太子。”

王雅尔江阿这一开头,一众朝臣纷纷跟着出列恭贺,胤祯却是敏锐的察觉到,参与早朝的六位上书房大臣除了张鹏翮这个铁杆,其他人都是默不做声,兵部的大员更是没一个出列,就连都察院,出列的人也很少,倒是一众王公勋贵和户部、工部、礼部、刑部、理藩院的官员出列恭贺的多。

见到这情形,胤祯不由暗自警惕,微一思忖,便明白了原委,东征日本,根本就没透露一点风声,兵部和上书房大臣这是有意见了,不过,吏部是怎么回事?给他们找麻烦了?户部高兴很正常,他们盯着那七千万赔款呢,工部、礼部、刑部是事不关己,理藩院高兴也正常,多个藩属国,虽然多不少事,却也多了发财的机会。

东征日本,胤祯是征求了康熙的意见,得到了康熙默许,他倒不担心,只是大胜之后,各部官员的反应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一众默不做声的官员这是在给他脸色看呢,说白了,还是自己的威望权势不足,若是康熙坐在上面,这些官员敢如此?只怕是贺声如潮!

待的恭贺之声稍弱,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廖腾煃鼓足勇气,朗声说道:“启奏皇太子,东征日本,于朝廷而言,乃是一大军国要务,然而事前,满朝文武却无一人知晓内情,更无丝毫风声传出,昨日骤闻传言,微臣还误以为有人造谣生事,险些闹出误会。”

这话一出,整个乾清门横街立时就鸦雀无声,胆子小的赶紧的低头默神,胆子大的则偷偷的查看身旁同僚的反应,不少人心里暗赞这廖腾煃胆大包天。

廖腾煃这番话已是直指胤祯这个监国皇太子专权,视朝廷经制之师——大清皇家海军为一己之私军,如此大的军事行动,不经商议,不经兵部,私下决断,妄自调动,妄启战端,视整个朝廷大小官员若无物。

正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朝有朝纲,大清虽是皇权高度集中,皇帝对大小事务皆可乾坤独断,但在涉及两国交战的军国大事上,康熙历来是慎之又慎,康熙朝哪一次大战,不是相关大臣多次反复商议权衡?

可胤祯这个皇太子倒好,竟然瞒着朝廷上下官员,妄自发动了对日本的征战,一众文武大臣皆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还是皇太子就已是如此独断专行,日后当了皇帝,他们岂不是都成了摆设?因此,听的廖腾煃这番话,一众大臣皆是大为赞同,特别是上书房大臣和兵部的一众大员,更是暗暗叫好。

整个乾清门横街顿时就陷入一片沉寂。

这话外之音胤祯又何尝听不出来?他心里不由暗自恼恨,如此大胜,这帮子官员竟然鸡蛋里挑骨头,不就是瞒着你们了?不过,他却是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神情上也丝毫不带怒色,他还才是皇太子呢,康熙如今又康复良好,在朝堂上发飙对他可没半点益处,这事该如何处置?

见胤祯神色如常,默然不语,八阿哥胤禩不由暗暗点头,老十四这些年还真是历练出来了,仅是这份克制功夫,就不比他逊色。

老十三胤祥同样是暗暗恼恨,面对如此辉煌的战绩这些个龌龊官员却是只考虑自身的感受,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略微沉吟,他正待出列力挺一番,却听的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