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 (第2/4页)

有个清官叫海瑞,一生廉洁耿介,平时所学以刚为主,自号刚峰,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但命途多舛,道不得行,几次为官。皆是黯然收场,个中原由,你闲暇之余好好琢磨一番。

历史上清官不少,然于国计民生却无多大益处。你虽稍有偏颇,但极重民生,这便是朕擢拔你的原因,望你好自为之,不要有伤朕识人之明。”

听的贞武絮絮叨叨,施世纶心里一阵阵发热,他多年停滞于二品侍郎。便是吃亏在‘偏执’二字上,如今天津又是海军学院、军工作坊,又将大力整治海河、还有澳洲移民,摊丁入亩,坐镇天津的王公大臣定然会越来越多,要想做事,非得学会妥协不可。

待贞武说完,他便起身跪下道:“皇上训诲。微臣必定铭记于心,时时尊循,戒骄戒躁。公允处事,断不敢辜负皇上擢拔之恩。”

“恩。”贞武微微颌首:“先跪安吧,叫白子云几人进来。”

望着施世纶躬身退出,贞武微微轻叹了一声,施世纶在民间口碑极好,但愿他偏执的性子能改一改,朝廷培养清官难,臣子做清官更难,历史上留名的清官皆是性情偏执之辈,象汤斌、张鹏翮之类的清官在民间是极难得到好评的。就因为他们不偏执不严苛。

贞武对施世纶的期望极高的,想将他树立为朝野一致赞许的清官典型,不仅是朝廷需要,百姓也需要,大清百年盛世,总的推出几个象样的清官来。

白子云、丁善、潘祥、武安邦、扬敏、宋时凡等六人进了殿之后。便恭敬的跪头道:“学生白子云等躬请皇上圣安。”

贞武看了几人一眼,微微笑了笑,见几人走近了又要下跪,才道:“免礼,站着回话。”

白子云六人都是学了面圣的礼仪的,见贞武对他们日常优遇,心里都是一阵激动,忙躬身谢恩。

贞武逐一看了打量了几人一番,这六个举子是他还是贝子的时候,招揽进希望义学任教的,一转眼,已经六年时间了,略一沉吟,他才温和的问道:“你们如今都在紫竹林的军工作坊?”

六人如今都已习惯的以白子云为首,听的贞武问话,白子云稍一犹豫,便躬身道:“回皇上,他们五人一直在紫竹林的作坊,学生是在天津至京城的驿完工之后才进的作坊。”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天津马上要根治海河,白子云着授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全程参与根治海河的工程,到希望义学去挑几个资质好的做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给朕尽快带出一批可用的人才出来。”

工部员外郎可是从五品的官阶,扬敏几人一听,不由大为羡慕的瞥了白子云一眼,虽然一个个都知道授予官身是迟早的事,可从未敢想贞武直接就授予五品的官阶,即便是中进士,外放也不过是七品,运气好能授个六品,升到五品,尚须几年的打拼。

白子云心里亦是大为激动,却是极力压抑着,尽量沉稳的跪下道:“微臣尊旨,躬谢圣恩。”

贞武又看向扬敏几人,道:“着授扬敏户部主事,丁善为刑部主事,潘祥、武安邦、宋时凡皆授工部主事留在军工作坊。”

各部院的主事是正六品的官阶,虽然比起白子云低了一级,众人仍是欣喜不已,忙齐齐跪下谢恩。

贞武扫了几人一眼道:“你们也算是朕的藩邸旧人,务必清廉为官,勤谨奉差,若有过不了的难关,可以奏报与朕,你们都年轻,切忌骄横轻狂,自毁前程。”

一听贞武这话,六人心知这是贞武对他们寄予厚望,一个个忙叩首道:“皇上训诲,微臣等谨记于心,不敢或忘。”

“跪安吧。”贞武轻声吩咐道。

批阅完送来的奏折,贞武闲适的在殿里踱了几圈,江南的人事也该乘机动一动了,两江总督是八哥的人,暂时还得留点情面,完颜海锋现在是正牌子的国舅,也该升一升了,问题是上海的摊子让谁去守?凝神踱了几圈,他才想起了李卫。

想到李卫,他不由微微笑了笑,不知道他将上海的风月场所建的如何了,这小子打理上海应该是没有问题。

默神想了半晌,贞武随后就发出一道谕旨:转刑部右侍郎觉罗法喇为盛京刑部侍郎,调江苏巡抚张伯行为刑部右侍郎,升松江知府完颜海锋为江苏巡抚,升上海知县查嗣庭为松江知府,任李卫为上海知县。(未完待续)

………【第577章 劝输】………

发出了这道谕旨,贞武便搁开了手,眼下江南正大力推广摊丁入亩,江南的地方大员不宜调整,以免人心惶惶,不利于施政,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