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贞乾,贞颐,贞鼎!诸皇子轮番秀理解!李二开怀 (第1/2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李恪闻言,眼珠顿时一转。

“学生以为,易经六十四卦之中,以乾卦寓意最好,亦是符合帝王治国之道。”

他不曾多想,开口便道,

“从潜龙在渊、见龙在田、终日乾乾的积蓄沉淀,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的施展才能、气势如虹,还有最后亢龙有悔的警示,皆与治国极为契合。”

“依学生浅见,治国之初,便是如乾卦的下三爻一般,积蓄力量,无为而治,以恢复民力为主。”

“积蓄完毕之后,便是找准机会,励精图治,一举成为强盛国度!”

“而强盛了之后,也不能太过于骄傲自满,若如隋炀帝那般,便是亢龙有悔,纵然隋朝家底丰厚,也最终亡国了。”

“所以,学生认为,当以贞乾为年号。”

李恪不愧是李世民众多子嗣之中,天资最顶级的那个人,即便是插班生,并未亲耳听过徐风雷的前几堂课,可对于乾卦的见解依旧不俗。

这番论调,足以媲美李承乾方才的言论!

“小小年纪,竟然也对治国之道有所涉猎。”

萧瑀抚须惊叹道,

“虽然稍稍有些空泛,但总体的思路完全是对的!西汉走的,不就是这样的路子么?”

“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啊……”

原以为太子殿下已经很惊艳了,没想到李恪也是舌灿莲花,谈吐不俗呐!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的见识,即便他是拥有最顶级教育资源的皇子……也极为不凡了!

“假以时日,必定是一个贤王。”

杜如晦朝着李世民拱手笑道,

“陛下有福。”

李世民听到众臣的吹捧,眼睛已然是眯成了一条缝,看向李恪的眼神中,更是无比的赞赏。

“好,好。”

他拍手道,

“恪儿无愧是我李家麟儿!贞乾二字,确乎不错!可作备选!”

“谢父皇!”李恪笑容灿烂,得到老爹的认可,心中甚是有几分雀跃。

转而,他便将目光转向徐风雷。

然而,师父此刻却只是面带微笑,神情并未有太大的波动。

李恪心中不禁一沉。

难道贞乾二字,不是师父所钟意的?

正胡思乱想着,一旁的李泰已是忍不住开口了:

“贞乾有什么好!师父刚才说了,乾卦本就有自强不息的坚持之意,故而,贞与乾二字,意义其实重复了!”

“贞字后面,应该带一个实际的东西,这样才符合脚踏实地的观念。”

“故而,学生认为,年号应当定为贞颐,或者是贞鼎。”

李世民眼前一亮。

要说对孩子的喜爱程度,他最疼爱的还是这个小胖墩。

而李泰,亦是一众孩子里文学天赋最高的那个,原以为他今天要哑火,没想到……此刻亦是出口惊人呐!

“青雀,说说你的见解。”

李世民连问道,

“何谓贞颐,何谓贞鼎?”

李泰洒然一笑,一脸自信的道:

“孩儿试为父皇解之。”

“颐者,山雷颐也,乃是大畜卦之后,序卦有言,大畜之后,可养。养之道便是颐!所谓颐养颐养,便是这个意思。”

“学生曾听师父说过,夫天子者,以一人治养天下,而非天下供养一人。”

“天子执政,无论制定什么方略,其核心都只有一条——如何更好的养活天下万民?”

“师父曾经给我们开过一个玩笑,说把偌大个国家看做是一个家庭,皇帝就是家庭里的大家长。”

“别看大家长表面上风光无限,可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家长而言,每天醒来睁开眼看见的第一件事,便是数百万乃至上千人张开嘴巴要吃饭,那咋办嘛?只能苦哈哈的绞尽脑汁,填饱大家的肚子。”

此言一出,众人皆笑。

李世民也是露出了笑容。

但一笑过后,心中却也多了几分沉重。

“是啊,每天一睁开眼,就是成千上万人的吃饭问题,今天这里旱灾了,明天那里闹饥荒了,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啊……”

房玄龄感慨道,

“若能将天下人养活好,那便是明君,乃至于圣君了!”

“文景之治为何被后世所称颂?正因他们出色的文治颐养了天下百姓,恢复了民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