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筹委会同意,中央也批准这个建议。

周恩来非常关心陆大的问题,他三次会见了刘伯承和陆大筹委会成员,传达了毛泽东对办好陆大的指示,基本精神是,陆大的方针仍然是延安抗大的方针,要在人民解放军建军传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外国军队的先进经验。

在三次会见中,刘伯承的意见得到了肯定,周恩来的意见都被认真记取并予以落实。

周恩来称赞这位南昌八一起义的老战友:“你这个人组织纪律性是非常强的,只要中央有命令,你马上就会来。”

“我来是来了,就是怕搞不好。”

刘伯承说。

“你搞得好,搞得好的。

你有几个特长:有学问,有搞教育的经验,又非常严格,严师出高徒嘛!”在商量交谈中,刘伯承提出几个重要问题。

他建议:将陆军大学更名为军事学院。

鉴于以后陆续要开办海、空军科,为我军现代化培养高级指挥员,以后必定会办起系列军事院校。

这个建议,立即为中央采纳。

周恩来告诉刘伯承等人:毛主席已经聘请了一批苏联顾问帮助教学工作。

刘伯承建议:“总理,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叫顾问不如叫专家好。

顾问,顾问就是要‘顾’我们的‘问’。

叫专家就超脱了。

你当你的专家,我们干我们的工作。

我说请你,你就讲;我不请你,你就不要‘顾问’我嘛!”周恩来理解他的心思,深有同感:当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那种武断霸道,瞎指挥所造成的巨大损失,记忆犹新。

“总理,我想,校址既然设在南京,能不能让陈毅同志来兼政委呢?”

“我明白你的意思,陈毅是华东军区司令员,你让他兼政委,找他要人、要钱、要房子就好说了,是这个意思吧?”

钟山掌教硕果累累(2)

周恩来的话,引起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周恩来特别强调要搞好文化教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军队干部文化低,只有学到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

这完全同刘伯承长期所实行的文化是干部教育的金钥匙相一致。

刘伯承觉得选调教员非常困难。

如今有一批起义、投诚和解放过来的原国民党军官,其中有的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军事学术素养。

周恩来明确表示,可以让这些人当教员,团结教育他们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事业服务。

以后,再从每期毕业学员中选留一些人员任教,逐步改变这种情况。

关于起用原国民党军官当军事教员的意见,在淮海决战前刘伯承就提出过:“对蒋军专科军官应该利用,以帮助我们学术的改进。

苏联利用白俄军官是列宁主张的,但以后有些叛变,好多人主张不用白俄军官,但列宁坚决地说:即使叛变,亦要用白俄军官,因叛变总是少数。”

任命原国民党军官担任教员,军事学院许多同志都想不通。

刘伯承耐心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教育大家:古时候赵武灵王都知道以敌为师嘛,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对国民党军队中有军事专长的专家,要用其所长,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

红军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就请了被俘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师长陈时骥当红校的教员。

红二、六军团在长征时候,也曾让被俘的国民党师长张振汉讲过课。

他要求学员:“切不可摆‘胜利之师’的架子,要老老实实学习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分子,要团结合作,协助他们搞好教学。”

由于正确的政策得以落实,对迅速改变教育训练水平,提高教育训练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学两件事11月21日夜,刘伯承乘火车赶到南京,投入了建校和教学的准备工作。

30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伯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

同时,任命陈士榘为训练部长,陈伯钧、陶汉章为副部长,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处主任,刘忠为校务部部长。

这个领导班子是中央军委从全国各大军区抽调干部组成的。

堪称来自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圈子大,班子精。

战争岁月,刘伯承是指挥过无数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