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昆仑关大捷是狄青一生打得最漂亮的战役,也是平定侬智高叛乱的关键战役。

狄青率军到达昆仑关附近的宾州,正是皇祐五年(1053)正月十五上元节。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宋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座城池都要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不少宋人话本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天,比如说这一天青年才子看花灯时常常有艳遇,而艳遇中的美妇人一般都是鬼变的。《水浒传》中宋江就因在清风寨贪看上元节花灯,被文官刘知寨的老婆认出,差点丢了性命。

既然是上元节,就要好好庆祝一番。到了宾州,狄青便要地方官府安排三天晚宴,第一天宴请高级军官,第二天宴请中低级军官,第三天犒赏士兵。

第一夜欢宴将佐时,狄青吃酒行令,好不快活,欢饮到天明才散去。第二夜宴请中下级军官,酒至半酣,狄青忽然站起来,向大家说:“我忽然觉得很不舒服,大约是病了,待我到里面稍作休息,再来奉陪大家。”过了半天,狄青传出话来,说病得不轻,只好请孙沔暂代主席行酒。

等到清晨,忽有军卒驰报军中说:“狄元帅已经打破昆仑关,请各位将士到关外吃早饭去。”众人听了,都是莫名其妙,惊讶万分。

原来,昆仑关是个重要的关隘,易守难攻,如果敌人派重兵把守,狄青很难剿灭在昆仑关东三十里归仁铺的敌军主力。于是狄青连夜宴请将士,故意让间谍传到侬智高军中,侬智高因此放松警惕,也大摆酒席庆贺上元节。第二天夜里风雨交加,天气寒冷,狄青趁敌不备,突然领兵猛扑昆仑关,果然没有遇到有力抵抗,宋军长驱直入,迅速开至归仁铺扎下营寨。

侬智高的精锐部队“标牌军”屯驻于归仁铺。“标牌军”的士兵都穿着绛色军衣,左手持着一个巨大的藤甲盾牌,右手执一支标枪,长于排阵,更擅长攀越山岭,之前宋朝官军从未战胜过这支军队。

当初狄青意识到汉族士兵难于应付“标牌军”,便向朝廷申请调派西北前线由当地部族组建的“蕃落马军”前往广南前线。宋廷当即调来诏鄜延、环庆、泾原三路的蕃落军、广锐军共一万五千人,这些军队的士兵都有作战经验,并能在马上使铁连枷。与此同时,狄青训练广南士兵使用大斧,以对付“标牌军”的盾牌。

宋朝大军进入昆仑关后,狄青开始排阵,向“标牌军”发起总进攻:前军先锋部队,由右班殿直张玉带领;左翼部队,由如京副使贾逵率领;右翼部队,由左藏库副使孙节指挥;狄青与孙沔、余靖率领一万五千蕃落骑兵居中,迎战敌人正面。

次日黎明发起进攻,两军相遇,敌军来势凶猛,迅速冲散先锋部队。孙节指挥右翼冲击敌军,双方展开肉搏,但是宋军兵势不支,全军覆没,孙节阵亡。左翼大将贾逵见无力应对“标牌军”的攻势,率军跑上山头,被敌军包围,最后拼死从山上俯冲突围,将敌阵冲成两段。两方战斗正酣,狄青指挥蕃落骑兵分成两股,一股绕到敌阵背后袭击,另一股与左右两翼持大斧的士兵会合,从正面迎头痛击敌军。于是宋军拼命血战,势不可当。

“标牌军”前后受敌,渐成溃势。侬智高见大势已去,率残兵逃往邕州。敌军军师黄师宓,大将侬健中、侬智中在战争中被斩。

侬智高逃到邕州,闭城不出。狄青率军围城,日夜攻打,侬智高无力抵抗,在半夜纵火焚城,单骑逃往大理国。第二天狄青入城灭火,取金库财宝全部犒赏士兵,又出示安民,派钱遣返被侬智高强征的壮丁等七千余人。

两广民众为感谢和纪念狄青的功德,把桂林的山上崖石磨平,将他战斗的经过刻写在上面,这就是《大*蛮碑记》,最后的铭文中写道:

我公之来,电扫云开。叛蛮斗破,纲领重恢。

师成庙算,民得春台。天声远振,系公之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7.面涅将军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是从宋代开始形成的,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压制武官,士兵的社会地位特别低,相当于奴隶、罪犯一类,比普通的平民还要低一等。

在一个文官统治的时代,一个小兵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哪怕他长得很帅。

但狄青不信这个邪。

宋朝男人的出路,最窝囊的莫过于当兵,最威风得意的莫过于考进士中状元。考完进士发皇榜时,京城中的富户就派人等在皇榜下面,发现一个考中的进士,就缠着将新科进士到他家中做客,要人家当女婿,这叫做“榜下捉婿”,是宋朝开封的一大奇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