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 (第2/4页)

在考虑。但是却始终没有能抓的住头绪的问题。现在让他怎么回答家人。

看着沉默不语的刘家辉,自从南京突围见面之后,就感觉自己这个现在杀伐果断的亲弟弟,变化的几乎让自己不认识。如果不是身上的几个特殊特征还在,自己还以为这个弟弟是别人冒名顶替的刘家鹏,看出了刘家辉此时眼中的迷茫。

当刘家辉在湘西剿匪,一口气杀了两千多人的消息传到重庆的时候,刘家鹏简直不敢相信,这件事情是自己那个在家的时候,连杀鸡都不敢看的小弟干出来的。

就算是他这个久经宦海,称的上心狠手辣的人,一下子杀两千多人,恐怕都下不去手。后来听湖南籍的那些人形容当时的情景,刘家鹏都有些心寒。那两千多人中,都是该杀的吗?中间肯定有罪不至死的。

但是此时刘家鹏却见到自己这个现在做事一向果断的弟弟,眼睛中少见出现了一丝迷茫。刘家鹏感觉到很诧异。究竟什么事情,让自己这个这几年无论什么事情都显得相当自信的小弟变的如此迷茫?

刘家辉看着大哥关切的眼神,在看着其他两个哥哥询问的眼神,沉思了一下道:“大哥,三哥、五哥,就象你们说的那样,抗战结束之后,国共内战爆发几乎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肯定会获胜吗?”

“历史的发展总是趋于偶然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偶然性出现要大于必然性。我们谁也不知道历史将会走向何方。我不知道,你们也不知道。有些时候事情发展不能光看表面现象。”

“颠峰的时候,未必不是衰落的开始。就象一朵花一样,开的最绚烂的时候,也是它衰败的开始。**现在的实力虽然已经达到了颠峰,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水流下面的激流,谁知道?”

“战场上的胜负不仅仅是单纯的依靠战场上的实力对比。决定胜负的因数很多,它是由方方面面的因数够成,情报的收集、战术的运用,指挥官的临场发挥,各部队的整体配合。都是一场战役取胜的关键。军事实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表全面的力量对比。”

说到这里刘家辉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我在南京突围的时候,还是满头青丝,可你们看看现在,半头白发了。一场战斗的胜利,不是那么简单的。**最大的威胁不是外部的,而是来自于内部。首当其冲的就是派系众多的问题。”

“不仅分出杂牌、中央军。就连中央军自己内部都是派系众多。这样怎么去一个内部虽然也分出派系,也有山头。但是对外却是相当一致的对手去作战?”

“当初为了将28集团军的派系纷争遏止在萌芽中,我几次将部队打乱,重新编制。甚至在短时间内降低战斗力都再所不惜。在用人方面,不论出身,不分远近,不分杂牌还是嫡系,只要你有能力就上,没有能力就下。才有了今天的28集团军,才有了今天的这支铁军。”

“**在这个派系问题上,在抗战中吃了多少的亏,但是会改进吗。到现在我还没有看的出来。中央军与地方部队虽然不能说势同水火,但是也相互地提防的紧。这样要是到了战场上,会有个什么结果,很难预料。”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却不想办法去改正。这就是**的致命弱点。这还仅仅配合上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方面那?”

“**对人家内部高层的情报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咱们对人家却是露洞百出。前年,八战区的那位天子第一门生,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曾经制定闪击延安的计划。但是结果怎么样?这边行动还没有开始,部队还没有进行调动,人家的报纸已经登出来了。但是**对人家呢?高层的动向知道多少?几乎是一无所知。”

“**能在国民政府的这么镇压之下,还能够生存并且开始壮大,这说明了什么?绝对不是单单的依靠运气,最少也能说明这个政党的生命力的顽强。当年在江西,在鄂豫皖,**同样集中了精锐之师,进行了整整五次围剿,结果怎么样。如果不是他们自己的战略失误,结果还很难预料。”

说道这里,刘家辉看看大哥道:“大哥,**在南方整整清剿了三年,但是新四军成立的时候,实力恐怕连最高当局都吓了一大跳。他们在重兵清剿之下,在没有补给,没有医药,甚至没有连最基本的食物都没有只能依靠野菜充饥,伤员只能依靠草药治疗,或是只能依靠本身的体质硬挺着的情况之下,居然还能保存下上万人的实力。换一个角度,我们双方调一个位置,我们的那支**部队能够坚持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