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就在殿内诸人各怀鬼胎,各有所思的当口,却听到了一阵急匆匆的脚步之声响了起来。

“陛下,宣府紧急军情。”守候于殿门外的宦官尖声叫唤了起来,殿中那小声的议论声顿时戛然而止,所有人的心头不由得一提。

脸色大变的朱祁钰刚刚粘在龙椅上的屁股又顿时弹了起来。“快宣!”

不大会的功夫,军报呈入了殿中,很快就递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手中,于谦紧拢着眉头摊开了军报,待看到了军报上的字迹,不由得两手一抖,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本一脸的沉重严肃陡然之间僵硬。

看到一向临危而容颜不曾稍改的于谦居然会有这等失态之举,所有的人都把小心肝提到了嗓子眼。甚至有些想象力丰富的家伙已经在脑海里边出现了数以十万计的瓦剌铁骑又再次出现在了大明的边镇,挥刀扬鞭,直指中原的画面。

“于尚书到底怎么了?宣府边镇发生了何等变故?”

“莫不是那瓦剌不讲信义,再次侵我边镇?……”

一票文武七嘴八舌地纷纷喝问道。而于谦神色古怪的一句话就让在场的所有人全部石化。“上皇已归,就在宣府。”

呛啷一声脆响,龙案之上的茶盏坠地,连带热茶水一块撒在了地板之上……

第一百一十三章 紫禁城中,两太后

脸色煞白的天子离开了大殿,以向太皇太后禀报为名离开了,而这场朝会的最后,却没有就这份军报拿出一个说法,或者应该说,这个天雷把大殿之内的主事人给炸懵了。

当于谦抬起了头来的时候,才注意到不知道何时,殿中的大臣们并没有散去多少,反而是闹哄哄地聚成了一个又一个地小团体,不知道在暗中嘀咕什么。

倒是那些勋贵武将们纷纷面带喜色,小声地交流着什么,看样子,他们这些人才是最愿意听到这个消息的。

于谦不禁晃了晃自己的脑袋,缓步向着殿外行去,大脑里边还在回忆着那份离奇的军报,太上皇居然说服了瓦剌贵女,娜仁郡主,这位郡主殿下背叛了自己的兄长还有国家,将朱祁镇救回的大明。

这简直就跟说评书一般的扯淡和离奇的情节居然会生生地在眼前出现,要不是那份军报上有宣府镇总兵官的大印和签押,于谦都有一种想要跳脚骂娘的冲动,至少他觉得更像是宣府镇总兵江福喝醉了酒瞎扯出来的玩意。

老王直手捂于胸前,带着一脸不可置信之色,在那李骥的搀扶之下,离开的大殿,看样子,老王直这位属于半退休状态的老大臣今天也着实给这个消息雷的不轻。

或者应该说,王直的心情就跟坐下了过山车似的,一上一下,飙得人的小心肝都不知道该往哪落地了。本来,王直已然是心灰意冷,对于能迎归天子之事完全绝望,可谁料到,居然在这个时候路转峰回,天子自己得瑟地跑回大明来了。

“天意,天意啊,呵呵呵……”步出了大殿,回头望着那已然空寂的龙案背后,那庄严的鎏金龙椅,王直不由得发出了一阵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笑声,任由着李骥搀扶着自己,继续向着紫禁城外行去。

“的确是天意,天佑上皇。”高谷嘴角难以掩饰的扬了起来,不过很快,高谷就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变得平板无波,继续跟着那显得有些气急败坏的陈循和王文向着文渊阁行去,至于刚才需要票拟的玩意,现在自然是不需要了,而他们现在该头疼的就是,该怎么应该突然回来了的太上皇才对吧,看着这些人的背影,高谷的心里边不由得泛起了一种叫做幸灾乐祸的情绪。

“着人去向太皇太后通禀,就说是太上皇御驾已至宣府,朕想让太皇太后早些知晓此消息,好安心一些,知道吗?”出了大殿,坐在御撵之上的朱祁钰一阵呛咳之后,转眼看向了身边小心翼翼的兴安,沉声吩咐道。

“陛下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说了。”兴安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快步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而去,朱祁钰看着兴安的背影消失在了自己的视线之外后,再向左右吩咐了一声,御撵往其生母吴太后的住所行去。

一路行去,檐角的走兽、汉白玉的栏杆,黄瓦红砖,雄壮石狮与各种异兽飞禽,鎏金铜缸,高墙之上,古树成荫,道旁,远远地见到了自己的御撵,便已然尽数跪伏于地口呼万岁的侍女宦官,看着这些人,不禁想到自己母子过去近二十年来的经历,一时之间,朱祁钰不由得痴了……

他是宣宗皇帝的次子,可是受到的待遇却一直很低,那是因为他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