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而如今大明的兵力部署来看,九边的总兵力加起来不超过五十万,而在这其中,宣府镇的大明军卒便有十一万之众,可以说是占到五分之一以上。

而且,宣府镇边防线也是最为漫长的,所辖长城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是除了拱卫于京师近郊的蓟州镇之外,守卫沿线最长的边镇,而且因为其防御的方面几乎完全是直接与草原想接触,所以,其镇的兵力,也是诸镇之首,其余边镇,多则五万余,少则三万余,跟宣府比起来,都要显得少了许多。

况且,宣府镇的边军在杨洪手中经营多年,这位大明名将的统兵之才是天下有目共睹的,若论最能作战的,怕是除了装备上比原来的京师三大营稍显逊色之外,在作战能力方面甚至还犹有过之。

要不然,区区一镇之兵,正能使得强盛的瓦剌数次侵南而不得,只能另寻道而南行,才致有土木堡之败。

若是,这十数万强兵为朱祁镇所掌,那么就算是不跟那朱祁钰死里掐,至少朱祁镇也等于是拥有了自保的本钱,至少,十万精锐,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眼中,不算太多,想要发起一场战略性的战争,是不足以的,但是在朱祁镇这位穿越者的眼里,对付草原上那些弯刀和弓箭,只需要三五万强兵,足可横扫整个大草原。

这不是朱祁镇在吹牛B,而是后世的沙俄与倭国用事实,通过历史,向后世证明过的。而且他们甚至花费的兵力更少,当然,这跟武器装备,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

朱祁镇这位热血青年还牢牢记得一句后世的经典名言,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一句话,火器的距离,就是真理的距离。

只要能获得足够的改良,只要能够得到足够的训练,朱祁镇相信,当年能够凭着锄头和菜刀,把蒙古人赶出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获得了超越这个时代理解的战略战术,还有军事科技之后,肯定能够完全地掌握住自己的命运,至少,踏平草原,让那些游牧民族匍匐在华夏民族的脚下,是完全有实现的可能,不仅仅只是数据理论,而是现实。

已经陷入了穿越者YY未来意淫境界的朱祁镇突然感觉到了有人在推自己,还有一只温润的小手搭在了自己的胳膊上,定眼一看,看到了娜仁那双充满了关切与担忧的碧眸。“朱大哥,……夫君,你干吗,怎么好半天自己在这笑着一句话也不说?”

“哦,没事没事,只是,朕想到了一件事情,其实,留在宣府镇,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朱祁镇感动了回握了下娜仁的纤手,转过了脸来,望着那些臣下,脸上的笑容里边,多了几丝坚定与光彩,还有一种叫做期望的情绪。

第一百二十章 诱敌以借势,尔等愿否?

“啊?!”

“什么?!”

几乎所有人齐声惊呼了起来,七嘴八舌的吃惊之声此起彼伏着,一脸错愕与不解的表情,呆呆地看着那笑意吟吟,犹如中了五百万头奖重彩的朱祁镇。

“夫君,您的意思是说,不回那京师,留在此地?”娜仁倒是没有太吃惊的表情,她只不过是有些好奇,毕竟她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夫君一句话,会让这些属下有如此之大的反应。

“陛下万万不可留驻于此!”袁彬第一个站了出来,当庭拜下,大声地陈述道:“宣府边镇乃是大明边镇之要害,直面瓦剌等我大明劲敌,常年有兵临城下之危,若不是杨洪乃我大明宿将,老成谋国,经营数十载,方能制瓦剌,却也难进寸步。而今,国朝新败,诸边损兵折将甚众,宣府虽然折损最少,然却兵力散布极广,若是有事,难以应援,何况杨洪离宣府而回京师,新任总兵江福接任,此新老交替之机,人心惶惶,上下纷议,兵无战心……”

“……江福此人虽为武将,其实亦是因其夫人娘家之襄助和扶持,少有战阵之功,更无临机决断之魄力,陛下留此,若是那瓦剌南来,那陛下圣驾危矣。还望陛下三思而行。”

“不错,袁校尉言之有理,望陛下三思而行……”诸臣纷纷拜下,生怕朱祁镇真的脑袋一热,就在这宣府镇趴窝不动弹了。

“你们……”朱祁镇看着这些心腹手下,不由得一阵无语,他们的确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只不过,他们的想法,只看到现如今,没有看到更远罢了。

“诸卿快快请起,朕不过有此一说,尚未定论,尔等不必如此。”朱祁镇抬手示意诸人都重新坐定之后,这才清了清嗓子言道:“朕知道你们的担忧,你们一心为朕分忧,为朕设身处地的考虑,这让朕很感动。但是,你们想过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