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第1/2页)

第二天,长顺买了两包卢果,两包白糖,去刘家看望丈母娘。

刘大个他娘早就下了狠心,等长顺回来,一定要骂他个狗血喷头,但见长顺来了。满肚子的委屈,居然一句也骂不出来了。

姑爷上门,小鸡没魂。老太太看家里实在没有待客的东西。狠狠心杀了一只下蛋鸡。

她手持菜刀,嘴里还一个劲的念叨:“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是阳间的一道菜 。今年走 , 明年再回来!”

鸡肉还没等下锅呢,刘成家的几个孩子早就把锅台围上了,一年也捞不着一顿肉吃,看见炖小鸡,孩子们的眼睛都冒蓝光了。

一个小鸡,放了半锅土豆子,等鸡肉熟了,老太太拿个二大碗,挑了一个大腿放在里面,又随便盛了两勺子,喊七丫:“快溜的,给我大孙子送点去!”

金玉偷偷的撇嘴,心里暗骂:“死老太太,忒偏心眼,就稀罕她大孙子,吃个蚊子都得给他掰下去一个大腿!”

七丫比大淘大一岁,十七了,也该找得过婆家了,最近也有媒人上门提亲。

但刘大个他娘觉得,上面还有四丫没出门子,反正也不算太大,不妨再等等!

吃饭的期间,老太太还是忍不住说话了:“长顺 ,你回来了,给个准话,啥时候迎娶四丫过门啊!人家和她一般大的闺女,孩子早就满地跑了!”

“等过了这一阵子,这段时间我有点忙!”长顺搓着双手,赶紧回答。

老太太见长顺回答的含糊其辞的,长叹了一口气:“四丫都多大了,你心里没点数吗 ?”

四丫见她娘数落长顺,一个劲的给她娘使眼色。

老太太摇头:“算了,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反正你也回来了,随你们自己吧!”

老太太不逼问了,长顺这才趁机打听关于孙干巴孙大山的事。

没等老太太说话,刘老三抢过话头说:“他呀,爹娘都死了,老哥一个人,家里啥都没有,穷的腚眼毛光。去年把他爹留下来的两间房子折腾了,买了许家一铺炕!”

刘老三媳妇接着说:“过日子不太着调,快三十了,也没娶上媳妇!”刘老三是去年年底娶的媳妇,此时正大着肚子,身怀六甲。

刘老三听媳妇这么说,忍不住笑了:“好人打光棍子的都不在少数,别说他还瞎了一只眼。这辈子是够呛了!”

吃过饭,刘老三和刘成又陪着长顺喝了一会茶水。

长顺着急回去有事,就告辞走了。四丫把她送到大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拐过街口,消失不见了。才一步三回头的回来。

金玉斜倚着门框, 手里拿着半拉毛嗑头,一边嗑一边说:“娘,你看四丫,也太拿长顺当回事了,这老爷们不中惯,头三脚你要踢不开,下半辈子他都拿你当牛做马!”

老太太“呸”的往地上吐口唾沫:“你倒真不惯着老爷们,里外就耍拉刘成一个人,等老了,他一身毛病,我看哪个王八犊子伺候他!”

金玉见自己没事竟惹火烧身了,也不再多话了,扭头回自己屋里了!

刘老三媳妇看见金玉进了西屋,对老婆婆说:“以后再吃点啥差样的,不叫我二哥一家,啥玩意,吃完嘴巴一摩撒,抬屁股就走,白吃饭不说,还得给她多刷好几个碗!”

刘老太太在心里骂了一句:“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嘴上却不敢说,毕竟老三媳妇挺着个大肚子,桌上桌下的伺候,抱怨几句也无可厚非。

…………

长顺回到家里,把孙干巴的情况一说,唐明宇觉得,他这个条件正符合。

老哥一个人,斗争起来没有后顾之忧。家贫如洗,肯定想迫切的过上好日子。

最近几天,几个人决定,偷偷的走访屯子里赤贫,雇农,宣扬党的政策,打倒地主,分田地。

唐明宇一直认为,土改工作一定很好开展,因为毕竟谁不盼着好日子?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谁不愿意去干呢!

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说起分田地,大伙热情挺高,但让说出来具体打倒哪个人,大家伙又沉默了。

毕竟,在庄户人的心里,人家一锹一镐刨出来的土地,咋能说分就给人分了呢!

再说了,一个屯子住久了,难免沾亲带故,扯着耳朵连着腮。

东北当时的情况和内地不太一样。东北地广人稀,农户手里多少都有点小开荒,再加上靠近松花江,还能打鱼。搞点副业。

赶上好年景,填饱肚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