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回家,才是人一生奔赴的方向 (第1/2页)

四春一夜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一大早吃过饭,就去供销社找光祖去了。

供销社里只有光祖一个人在忙,四春偷看了半天,也没看见岳梅的身影。

“难道她是回家了?”四春满心疑惑,东张西望的进了供销社里面。

光祖看见他娘,只是笑着打声招呼:“娘,你这么早,买啥来了!”嘴上说着话,手里却没停,一边给别人拿货,一边扒拉算盘子算账。

四春用胳膊肘倚在柜台上看着光祖,真是岁月催人老,一晃大儿子都三十了。

光祖忙了一大阵,供销社没人了,他才倒出时间和四春说话:“娘,你站了这么半天,也没买啥呀?”

“非得买啥呀!”四春笑了:“我看看我儿子不行啊?”

娘两个都笑了,但光祖的笑容很快冷却下来,他知道他娘为啥来的。

“娘,岳梅病了!早饭还没吃呢!我关一会门,去给她弄点吃的,你要没事,就先回去吧!”

四春叹口气说:“光祖,我实话和你说吧,岳梅的事我死活不同意,来福,来喜和光宗三个人的婚事,我都依着她(他)们的性,但你和她(他)们不一样,你和岳梅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啊!”

“娘,咱先不说这个,岳梅在这,一个亲人都没有,她现在病了,你忍心不管她吗?”

光祖一边说一边往外走,刚把锁头搭在门鼻子上,又来了一个买东西的。

光祖微微叹口气,又回去卖货去了。

四春趁着光祖忙着卖货的空隙,偷偷的走了。

知青点四春知道,就在公社办公室旁边,四间茅草房。

四春走到门前,侧耳倾听了一阵,屋里静悄悄的,没有说话的声音,这个时候,下地干活的干活,上课的上课,都忙工作去了。

四春小声的问了一句:“有人没?”没人回答。

她小心翼翼的推开东屋门,屋里乱糟糟的,一股臭脚丫子味,被褥胡乱的卷成一个卷,堆在炕里边,吃过饭的饭碗胡乱堆在盆子里。

这屋里乱成这样,肯定不是女知青的屋子。

那岳梅一定是在西边的那间屋子。

四春走到西屋窗前,果然,屋里传来轻微的咳嗽声!

四春推开门,站在门口往里望,这屋就整洁多了,被子叠的整整齐齐的,码在炕梢上,上面用布单蒙着。

岳梅躺在炕头上,身上盖着被子,只落出一头乱发的小脑袋。

四春站在门口半晌,岳梅也感觉出了异样,用胳膊肘支起身子,往门外望,看见四春,问了一句:“你找谁呀!”

四春抬脚进了屋,这回岳梅看清楚了,这几年,已经不止一次见过刘光祖的娘了。

她微微一笑,叫了一声:“阿姨!

声音细若蚊蝇,脸色潮红,呼吸还有点急促。

四春一直对这个称呼有点奇怪,姨就是姨,为啥非要加个阿呢?

四春扶着岳梅躺下,伸手一摸她的额头,都烫手,这姑娘是发烧了。嘴唇干的起了一层皮。

四春叹口气,对岳梅的怨怼当时烟消云散了,想起自己年轻时孤身在外的不易,心里又暗暗可怜她:“这孩子也够可怜的,身边连个端口水的人都没有。”

拿起她旁边的搪瓷缸子,倒了点开水,不停的左右晃动,以便让它快点凉。

四春把岳梅扶起来,让她靠在自己的肩膀上,才看清她脑门上细细密密的汗珠,这孩子竟这么虚弱。

给岳梅喂了一点温水,四春问:“你早上吃饭了吗?”

“我吃不下!”这意思就是没吃。

“米在哪呢?”四春见岳梅指指地下的小柜,打开柜门子,里面是两个面袋子,一个里面装着点小米,另一个是苞米碴子。

把小米放在搪瓷缸子里,四春走出屋,用水淘了两遍,抱点柴火,打开锅盖一看,锅里还留了一个苞米面大饼子。

这一定是早上别的知青留给岳梅的。

把锅刷好,四春重新烧了点水,等水开了,把小米放进去。锅盖敞开一条缝,听见里面咕嘟咕嘟直响,就住了火。

又闷了一会,把粥盛在搪瓷缸子里,四春用手端着,打开门,蹲在外屋门槛子上,风吹着,粥凉的快一些。

凉了一会,感觉温度差不多了。四春端着搪瓷缸子进了屋,把岳梅扶起来,让她靠墙坐着,把勺子和粥递到她手上。

岳梅努力的露出一个笑容,用小勺舀着搪瓷缸子里的小米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