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页)

东岸,日军发疯似地向城内猛扑,城里一部分核心阵地也被敌突破。

张军长面临的情况万分险恶,若岳麓山失守,城内两个师将被全歼,遂命令第102师抢渡湘江,增援岳麓山。

由于战况惨烈紧迫,从城里撤退的第102师官兵,以为是从长沙撤退,当队伍拥到江岸时,便争相渡江,秩序大乱。队伍过江后,只好沿着岳麓山至衡阳的公路退却。

张德能军长还蒙在鼓里。

九天来,他在城里亲自到各阵地上指挥督战,成天挨敌人的飞机轰炸,大炮轰击,早已疲惫不堪。那天夜里,他将守城的任务交给第59师师长后,带着几个卫士乘船过了湘江,准备亲自去镇守岳麓山。当他来到岳麓山湖南大学时,已是凌晨四点钟,走进屋子,一头栽倒在地上便呼呼地睡了过去。岳麓山上百十门大炮的吼叫,也没把他吵醒。

6月17日,晨。

一卫士首先醒来,见外面江边上,102师的官兵过江后往衡阳方向跑。便赶忙推醒张德能军长。

张军长闻讯,勃然大怒,冲出去“砰砰”地朝天放了两枪,大声吼道:“统统回来,不回来的我枪毙你们!”但是晚了,该师大部已于天亮前就退走了。

6月18日,晨。

岳麓山失守。

同日,守城的第59师见岳麓山彼日军攻占,城内部队失去依托,只好突围出城,向浏阳方向退去。

长沙失守。

蒋介石在重庆。得知长沙失守,十分震怒,第4军是怎么搞的,谁叫他们撤退的?

此时,蒋介石接到第六战区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从湘北前线打来的电话,说他奉命率部前去增援长沙,被优势日军堵截在益阳地区。在这之前,他曾打电话去长沙找九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请求任务。赵向王说在守卫长沙问题上,他和张德能军长意见分歧,张军长固执己见,置主力于城内,看来长沙是守不住了。他虽身为战区代参谋长,但并未履行职权,也未能指挥长沙守军作战。望王耀武千万将此情况报告蒋委员长。

蒋介石对失守长沙的第4军军长张德能更加愤怒。立即电令:第九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和第4军军长张德能前往重庆,向军事委员会汇报长沙作战经过。

赵、张奉令一同前往。刚到重庆,张军长即被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逮捕下狱。后经军法部审判,确认其在守卫长沙城的战斗中犯有罪行,判处死刑,于当年7月被枪毙,赵子立在守卫长沙作战中被张架空,未负实际责任,免予追究。

6

长沙失守,蒋介石为确保衡阳,决定在渌水至衡山地区采取“中间堵、两边夹”的战略手段,将长沙地区之敌,屏障于禄水以北,蒋介石电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迅速调整部署,以达成以上战略目的。蒋介石电令大意为:

一、令第10军守卫衡阳城。

二、令欧震将军率第37军、暂编2军,在禄水至衡山间沿铁路线和湘江两岸正面占领阵地,堵住南侵之敌。

三、令川军王陵基第30集团军所部第72、第58、第26三个军,和川军杨森第27集团军所部第20、第44两个军,在湘江东岸由东向西进攻醴陵地区之敌,令王耀武第24集团军所部第73、第79、第99、第100四个军,和第4军一部,在湘江西岸,由西向东攻击,与东岸川军形成对击夹攻之势,斩断向南进攻之敌。

由于战场形势急变,蒋介石的战略企图变成了“画饼”。

薛岳接到蒋介石电令时,第九战区仍在执行“各部队索敌攻计”命令,实际上是各部队均处于被敌追踪攻击状态,根本无法收拢部队,组织实施蒋介石的战略计划。直到6月23日,薛岳才与各部取得联系,下达各自的集结地点和攻击目标,但这时的战场形势已大大变样,为时已晚了。

还在进攻长沙之前,(火田)俊六大将即向各师团长指出,进攻衡阳比最为担忧的是中国远征军的回援和六、九战区部队形成拳头,使日军不能从长沙南下。要求各兵团务必注重进攻速度。

横山勇的作战方案中更是规定:在攻取长沙的同时,即以炮兵、坦克、铁道部队快速向南推进,以急袭和强袭手段,迅猛插入衡阳地区;要乘中国军队尚未部署好之前进攻。

根据这一战略意图,中路日军第一线兵团第68、第116师团,在第二线兵团围攻长沙城时,便沿长沙东侧继续南下,其意图好像是为了阻击从衡阳北上增援长沙的中国军队,实际上另有它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