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 (第2/4页)

虽然没有营救出蔡道,却反而因祸得福,利用自己在青州的人脉同太行寨做起了买卖。

对于丁有才和太行寨而言,这可是独门买卖。因为,如今大宋境内整个太行寨进入河东路的五陉关口都被蔡道控制在手中。对于那些通过关口的小商小贩,蔡道命令各个寨主不得为难这些人,但是,每个商队都要被抽走一成的货物或者等值的钱财。

而对于那些大商人和世家大族的商队来说,此路可就不通了。

商议好之后,丁有才和金钱二人负责将汴梁城以东各路之内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商品带到太行寨这里进行贩如蔡道十分爱吃的海产品,比如东阿县的阿胶,还有,八闽地区的糖和茶叶。

为了防止那些大商人和一直垄断河东和河北之路之间商业交易的世家大族们狗急跳墙,蔡道将交易的地点选择的相当隐秘,他们二人先是利用蔡家的船舶,将货物运动靠近枳关陉的黄河北岸,然后由枳关陉的寨主将货物,一部分运到雪花山,由穆老寨主派人发卖到河东路。

这位老寨主在吕梁山呆了几十年,最让由他的门路。

另外一部分货物则直接运进了太行寨之内,这些东西可是供给蔡道和他调教的那些孩子们的。比如,深海鱼,这东西可是相当的补脑子啊!

文彦博和吕公著眼看着国库之中的粮食将要见底了,他们二人只好厚着颜面求到了太皇太后的面前,他们想从内库之中暂借一部分粮食应急。

高滔滔思索了一番之后,算是点头应允了。毕竟,她不是宋神宗,需要存着内库中的粮食,还继续征伐西夏国。

危机暂时解除,

可是,到了元佑三年的秋季,中原诸路又一次发生了旱灾,

而其中尤其以京西、陕西二路最为严重,整个西北地区也受到了这次旱灾的波及。

不过,这一次,京西路和陕西路,这辆路地方百姓们的表现却极为不同。

逃荒到汴梁城西部地区的,仅仅只是京西路的百姓,相反,整个西北路这一次受到陕西路波及,虽然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可是,这一次,却没有一户人家选择逃荒的。

特别是长安府地区,遭受旱灾的程度最为严重,可是,因为地方官府应对的非常及时,措施也非常完善,这才让整个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在干旱的情况之下,将损失减低到了最低的程度。

xbqgxs

第377 吕公著病逝1

特别是长安府地区,遭受旱灾的程度最为严重,可是,因为地方官府应对的非常及时,措施也非常完善,这才让整个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在干旱的情况之下,将损失减低到了最低的程度。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一方面,是由于孙觉当了几年的长安府知府,有三贤宗泽、张叔夜和蔡玄的辅佐,整个长安府如今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但能够自己自足,甚至还能够反哺西北其他各路粮食的不足。

另外,一方面,宋神宗驾崩,西夏那两个战争狂人接连病故,也间接的让宋夏边境暂时步入了几年十分难得的和平期,这也让西北地区边军的粮食消耗达到了宋神宗在位期间最低的峰值。

这可不是司马光给让给西夏国四个寨子才让两国罢干戈的,而是,因为西夏国政局自身发生了变化,这才引发的结果。

不过,因为自元祐元年起,中原地区,特别是京畿地区,屡遭灾祸。而关中及西北地区刚刚才在孙觉的治下恢复了一点元气,为了不再让这两个地方依赖汴梁城为其输送粮食。所以,文彦博和吕公著也就暂时延缓了处置蔡玄、宗泽和张叔夜,这三位被称为‘关中三贤’中间派小官。

孙觉虽然早在元丰八年就已经致仕归乡了,不过,他临走之前,却也为长安府推荐了了一位非常适合的新知府来掌舵。

这个人就是雍丘韩氏八龙的老三——韩绛,字子华,庆历二年进士及第,高中探花,而这一科可谓是人才汇聚,英年早逝的状元合肥杨寘,第二名榜眼是王珪,第四名就是蔡道的外公王安石了,还有一位蔡道的同乡,其才学不逊沈括,治政能力更是胜过沈括的人,他就是苏颂。

宋神宗刚一继位,就拜韩绛为枢密副使,熙宁三年拜其为参知政事,可是,因为他也反对变法,所以,过了没有多长时间,他便被罢为地方官,出知过很多州府,直到元丰六年,他出知洛阳府,才算稳定了几年。

说起来,要不是,孙觉推荐了他就任长安府知府,去年韩绛就得去面对那几十万的河东饥民去了。

韩绛人老成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