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 (第2/4页)

,于是,这才有了之后的事情。

受此影响,程颐很快就丢掉了皇帝老师这个差事。

不过,文彦博很快也因为家里的事情遭到御史们纷纷的弹劾,再加上,他当政的这几年,朝廷亏空严重,财政收入锐减,入不敷出,欠下内库当中的钱粮多不胜数。

高滔滔如今也明白了,如果继续这么下去的话,文彦博和吕公著从自己内库当中借走的那些粮食,归还的日期根本就遥遥无期了。

于是,在各方的压力之下,政坛老将文彦博就成了保守派党争,第一个倒下去的大官。

至于程颐,其实,大家并没有把他放在眼中,就连小皇帝也对他心怀不满,因为,这个大学者在讲学的时候,总是不忘抨击王安石变法。

指桑骂槐,他这么做,无形中也是在抨击宋神宗。指着儿子的鼻子,说其父亲的不是,甚至是辱骂,赵煦即便是小孩子,又如何能够忍受呢?

文彦博这些年和吕公著一起执掌朝政,非但没有为国家积攒下财富,还耗尽了宋神宗靠着新法积攒下来的最后一点资本。

还有一个更加倒霉的,他就是郑侠。

这个家伙如今有了很多的外号在身。

反骨仔、

灾星、

福清子

等等,不胜枚举。

不过,蔡道给他取得那个‘官中侠’的外号,却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昏官、无能、残害百姓,勾结官绅,私吞救灾粮,一件件、一桩桩,都让郑侠的名声彻底的臭了。

元佑三年,郑侠在河东路转运使和太原府知府的任期已满,回到京城之后,吕公著已经退休,重病缠身,文彦博被家中的事情搅得是自顾不暇,一天到晚的都要想方设法为朝廷筹集足够应对天灾的粮食。

因为,这几年的旱灾和雪灾几乎都光临了京畿地区。

吕大防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何况,他本人就一直极为反感这个反骨仔,再加上郑侠在河东路做得那些没脑子的事情。所以,郑侠到汴梁城里述职之后,便被冷藏了起来。

他也是吕公著卸任之后,第一个被下台的地方高官。

元佑四年,京师再次旱灾,朝廷府库困窘,太皇太后高滔滔不得不宣布,今年罢春宴。

xbqgxs

第381 新的党争2

元佑四年,京师再次旱灾,朝廷府库困窘,太皇太后高滔滔不得不宣布,今年罢春宴。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就此,文彦博黯然下台。

吕大防和范纯仁就趁此机会将郑侠掉了江南西路。反正那里地处南方,又是王安石的老家,这个灾星还是去祸害他仇人的老家去吧。

郑侠走后,京畿地区立刻开始下起了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春天旱灾对粮食收成的影响。不过,这一年夏秋季节,老天爷霖雨不断,黄河流域河流的水势普遍大涨,也幸好吕大防和范纯仁这些人应对得体,这才没有让黄河发生更大的灾害。

其实,保守派应该分为四个党派,以吕公著和吕大防这两个人为首的,他们并不完全属于朔党,就是文彦博也不完全属于朔党。继承司马光衣钵的人是刘挚。

吕公著、文彦博、吕大防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的家族,而吕大防则更多代表的是关学,虽然他自己不是关学宗师张载的徒弟,可他的三个兄弟都是张载的弟子。

保守派三党,洛党这些人的政治理念,与王安石多有异同。只要主张用理想中的王道来改变现实,而这个所谓的‘王道’典范就是华夏历史上远古尧舜禹的时代。

从这一点来说,王安石对比洛党更务实一些,洛党诸如恢复井田之类的举措太过于想当然了。

而洛党与王安石一系的人当然有所不同,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王安石更注重法,而洛党则更注重人。

至于那些在后世被归于蜀党的大臣,其实都应该归于中间派更恰当。

苏轼这个大嘴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就不断上书,喷那些颁布的新法,不过,他和那些保守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苏大胡子说得在理,言之有物,可是,王安石和宋神宗对于反对变法的人有些过于太武断了,直接一刀切。特别是王安石,无怪乎别人都称呼他为拗相公,根本就听不进去不同意见。

在他看来,一切发对变法的人都是自己的政敌。不过,当吕惠卿、邓馆和李定一手炮制的乌台诗案,想要籍此彻底整倒苏轼的时候,还是王安石站出来替他说公道话,而替苏轼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