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榈墓ぷ魇保�棺�畔蛭⑷砣毡狙蟹⑼哦咏樯芰宋颐堑墓ぷ髑榭觥V�笤谌毡镜难蟹⑼哦拥谝淮畏梦恃芯吭旱氖焙颍�乙参�俗�欧梦柿巳毡镜腃hofu(微软日本研发中心的所在地),并最终促成了研究院与日本的同事在相关项目上的合作。我们和在日本的同事至今还保持着合作关系,另有一项新技术很可能会出现在2008年下半年发布的日文产品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的研究组向他汇报的内容很快就变得丰富起来,其中包括了我们后来研究的几项重要技术,如数字墨水、数字万能笔,数字广告技术以及我们目前仍在进行的大规模数据处理等研究项目。几乎每一次向盖茨汇报后,都有一些让人难忘的事发生。

我记得在一次数字墨水技术的汇报时,我们也邀请了当时正在筹建微软平板电脑部门的资深副总裁Alex Loeb一起参加。当我们演示如何对手写的文字和图形进行自动切分和处理时,盖茨看到了这一技术对用户的意义,马上转身问坐在身后的Alex Loeb能否在Tablet PC发布时采用这项技术。当他知道研究院和Alex Loeb的团队已开始讨论如何将该技术用在第一版的Tablet PC时,表现得非常高兴。当微软首次在全球发布Tablet PC时,Alex Lobe給全公司的员工发了邮件,专门感谢了Windows部门、Office部门和微软中国研究对Tablet PC研发的贡献。Alex Loeb也邀请我和她一起出席Tablet PC在中国的发布会,并由我专门介绍了相关技术。我最近读过香港一位大学教授有关在中国跨国企业研发的研究文章,他在文中就将数字墨水技术作为企业研究院的一个成功研究案例进行了分析。

我们研究的数字笔是一支能够在纸面文档上进行修改,并将修改结果同步回归文档电子版的神奇之笔。开始时工作极其艰辛。当我在2000年第一次给盖茨看我们的数字笔设计时,他拿着那支既不能写字,也不能通电的所谓的“笔”,足足问了十分钟的问题。一年以后,我们又向盖茨做了一次汇报,展示了能在普通打印文稿上作标注和书写的数字笔。当看到我们把打印出的文稿揉成一团,展开后还能继续用数字笔书写时,盖茨又露出他特有的孩子般的笑容。会后,他写邮件给Office、hardware、Tablet PC等组,希望能一起探讨这一技术的长期前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健康领域。2004年5月,著名的MIT《技术评论》杂志将其称为“微软的魔笔”,并作为封面文章介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向盖茨作汇报 王坚(2)

在盖茨的要求下,公司在美国新建了一个数字笔的产品部门,并在微软亚洲工程院建立了一个软件研发团队。由于市场的原因,数字笔还没有成为一个产品,但我们每次向盖茨汇报工作时,公司内部很多高层都会向我们提供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并与我们分享他们对于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这都让我们获益匪浅,我也学到了在任何地方都很难学到的东西。更多的人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有时,我们也会从盖茨那里得到一些非正式的意见和反馈,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帮助,对推动我们的研究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四年前,我的研究小组专门为盖茨的思考周(Think Week)编写了一个软件,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帮助他快速阅读公司员工的数百篇技术文章并撰写点评,我们把它称为思想探索者(Thought Explorer)。该软件的核心思想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挖掘相关。盖茨很喜欢这个软件,并把它推荐给微软其他高层使用,因为他知道更多人可以从中得到帮助。有一次,当他得知我和我的部分同事正好在美国总部时,特地抽出了半个小时与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讨论以及分享了他个人的体验,其中还谈到了能否把该软件让成千上万的用户使用。

与盖茨的这些讨论和相关的工作,让我看清楚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不过它的目标不只是指向人机交互,而是瞄准了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海量型数据处理。我们在数字广告平台的研究也为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的一个美国同事给这个项目取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丝绸项目(SILK Project)。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有关的研究已对微软相关产品或产品开发产生了影响,例如有关SQM数据的大规模处理,微软的几十个产品都不同程度从我们的工作中受益,其中包括Office 2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