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当时无知的我仍然坚持从各种角度尝试,直到我自认黔驴技穷,无果而终。但是,我顽固的秉性却始终不肯妥协,坚持奋战到了深夜,总算找出了办法,我立刻对这个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并以满意的数据结果而告终。紧接着,我把它写进一个规范文档中,以便工程师们可以在明天按照它来执行。忽然间我意识到天已经亮了,已经是第二天了。

这个功能最终成功发布了,但我并没有太记着这件事,而且也不曾指望有人能注意到它。令我吃惊的是,几个月之后有一次我在比尔·盖茨家里出席为实习生准备的一场烧烤午餐会,我的经理把我彻夜未眠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盖茨。虽然,能得到他们对我努力的认可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这终究比不上当我知道全球上千万用户正在受益于我们的在线服务时所获得的满足感。

我在微软服务的13年间,遇到了无数了不起的人,从比尔·盖茨、现在的研究院院长也是我的老板洪小文博士,到我新招进来的员工和实习生。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独特方式为引以为豪的事业、为周围的人做出了贡献。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它的一部分,并能够与微软公司中非常优秀的一群人为梦想而走在一起。

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两年间,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个人和专业上的成长,遇到了值得与之毕生交往的好友,并对我的团队以及研究员们的成就给与了应有的帮助,我希望这些工作能够产生持久的价值。

我很高兴,因为我们能够携手努力,开发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同时也让自己成长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对于技术如此,对于我们自己也是如此——预言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

作者介绍:

迪恩·思劳森,出生于纽约,在加利福尼亚长大。2006年8月从总部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担任创新工程中心总经理,负责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在微软工作的13年中,他参与过教育、媒体和生产类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以及先进技术从研究团队向产品团队的转移。他一直充满热情地把有才华的人和绝妙的点子聚集起来,创造出顾客所想所需的软件和服务。在进微软之前,他在一家开发教学软件的小型公司做咨询顾问,同时也参与过好莱坞的电影和电视业务。13岁时在洛杉矶城市学院第一次学习了软件编程,之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实验心理学,在杨伯翰大学学习组织行为学。他喜欢所有的户外活动。

我的微软12年 陈蕾(1)

几天前,手机响了,电话里传来公共关系部葛瑜甜甜的声音:“Eileen姐姐,研究院今年成立十周年,想出一本书,向您约稿。”我当时想,写什么呀?不是没的可写,而是可写的太多,反而无从下笔。

我从1994年到2006年在微软公司工作了12年,先后从事秘书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最后的两年多时间负责研究院的实习生项目。可以说我的青春岁月都是和这个公司连在一起的。

如果把这12年的成长比作一棵大树,我的感悟比作树上面的一个个果子的话,我该摘下哪几个果子奉献给大家?也许这其中最大的几个果子应该叫爱,感恩,学习,成长,健康,平衡吧。

付出爱、收获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不是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新约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圣经》中这段爱的颂歌,每每读起来都让我非常感动。许多人说公司就是一个人为了养家糊口挣钱的地方,不用付出太多感情。身在职场的人更会觉得公司内外像是战场,充满了竞争,为了生存和发展要坚忍不拔,还要不择手段。但研究院的文化氛围,却使其中有能力的好人,能通过他们的行为带动出同事们人性中光明的一面。使大家虽然经过多年的职场打拼,心中还能保有一块柔软的地方。

我在研究院所经历的最难过的事是语音组的同事周健来 的早逝。和他工作上的接触并不多,但每次见到他,哪怕是在过道里碰到,打个招呼,都是一种愉快。好几次全院一起出去开会的时候,他走到我身边,都会说,“我帮你拿包吧”,真的是绅士风度。他这个举动透露出的对人的善意和古道热肠,他眼中对人真诚的关切,让我感动不已。健来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那个地方的福音。如今,这么好的一个人走了,留给我们无尽的哀思。但他用生命最好地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