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挑战“牛人”挑战“权威”

许多同学在开始看论文的时候,总是说某某的工作多么牛(的确如此),但是问他这篇文章的不足是什么的时候,往往就不敢理直气壮地说。

其实,我们看文章的目的有二,首先是向作者学习;其次是看看我们自己还有什么机会,或者说:把前人的不足找出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超越前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上是没有权威的;更不存在什么都正确的专家。科研不同于开发,科研是允许失败的。我想好像没有任何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没有经历过失败;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减少失败的机率。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集体的智慧。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

目前,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我们国内培养的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特别是针对老师或者某些“牛人”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或者看法。其实,这既不意味着尊重老师和前人,也不利于开展正常的学术讨论。如果导师不对此加以正确的引导,则会非常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我们的学生常常崇拜那些名人或者牛人,这点原本无可非议,但是崇拜不应该是盲从。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技术权威或者这样那样的权威,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我们和每一个刚刚报到的实习生第一次谈话中,都会明确地告诉他:对所有的技术问题,我们都允许并且鼓励大家争论,如果你有看法就必须讲出来。我们绝对不允许学生在学术讨论中因为胆怯而隐瞒自己的看法或者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我们每周一次的实习生研讨班上,同学们常常为一个技术问题毫不留情地争吵的面红耳赤,但是整个小组却是非常的团结。记得有从日本和韩国过来的实习生参加了几次我们的讨论班之后,在下面和我讲:我们很羡慕你们的研讨气氛,大家可以就研究问题这样开展毫无保留地开展学术争论,多好啊。告诉别人你的想法,善意地指出别人想法中的不足,就是对团队和合作伙伴负责任。

“高徒出名师”

我和沈向洋院长曾半开玩笑地谈论,应该把古训中的“名师出高徒”改为“高徒出名师”。

实际上,当和这些优秀的实习生一起工作时,我们也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比如:他们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够咬着牙坚持下去并一定要取得胜利的精神和必胜决心、他们废寝忘食的工作热诚、他们因成功而获得的欣喜、他们的多才多艺,等等。如果没有参加过他们的课题,是无法想象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尽管他们有时候甚至因为一时解决不了程序或者算法中的某个问题而着急的掉眼泪,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放弃。

我本人很幸运在过去的十年期间有机会先后和三十多名这样的优秀实习生一起工作,并从中获益匪浅。在结束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之后,这些同学现在大多在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或者大学从事科研或者开发工作,其中一些人已经迅速成长为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每每想起他们,总是感到非常的欣慰。

实习生在研究院里除了紧张和繁忙的科研工作之外,研究院以及各位导师也为他们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比如研究院的每个研究小组要定期向实习生介绍本组的研究课题,还要负责安排与实习生的定期聚餐会、文艺演出等等。我们希望实习生在研究院不仅学习好、工作好;也要身体好、生活好。我的学生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要出去为寿星开个生日晚会;我们也鼓励每个学生要加强身体锻炼,健康成长。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J

作者介绍:

徐迎庆,199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博士毕业。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研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曾先后指导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余名实习生。他热衷于探索如何把科学与艺术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平时喜欢看书、旅游和摄影。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亮出你的Idea 李世鹏(1)

当有人问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呆了几年了?我说很简单,只要看看我女儿几岁了就知道我在研究院的年头有多久了。当我女儿出生仅一个月后,我便怀揣着一颗海外游子的中国心跟随张亚勤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那时候美国公司的CEO试图用重金挽留,可是我铿锵的回答却让他找不到继续说服我的理由,我说:“我是中国人,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