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内务府主内,为皇帝近士,内苑宫墙捷报花销、奏折传送都经由内务府,占了一角,先机尽得,什么好事坏事都逃不过太子的耳朵。只要明智的拉出一帮智囊,规划解决就好了。

军机处调军,天下兵马,名义上都受军机处节制调遣,虽然不直接统兵,但有调动之权,大鲜上百万的正规常备军可不是小数目,行军跨战无不授命。

皇家宗亲别的没什么,人多力量大,就连白痴级数的高手都有一个不错的饭碗,还是那种响当当的铁饭碗,谁叫皇帝老儿生性多疑呢,即使相信血亲里的白痴也不会相信精明的外人,皇族的劣根性啊,生怕被人取代了自己的位子,可历史上宗族篡位的例子有不胜枚举。

四爷可比那优柔的太子强太多了,心狠手辣,果断坚决,京城人都是这般评价。四爷的势力就不仅仅局限在京城里了,对外,独手举创两江党,两江的官员基本上全都是四爷的人,看看苏州知府宋台、巡抚(抚台)闵元清、道御史林远、两江总督(藩台)严梳蒿就知道,那些都是四爷的嫡系下属,要不是刘起搅和了四爷在山东的好事,现在山东怕是也已经是四爷的囊中之物了。

对内,四爷的爪牙可就更不简单了,礼部、工部、户部都如同四爷自己家设置的一般,教育、工程开发、财务等等都牢牢抓在四爷手中,掌控了一个过江的教育、工程开发、财务,就不是简单几句话说得清楚了。

抓住教育就抓住了将来的人才,以后科举考核出来的人才就可以算是四爷的门生,若果四爷登基,那他们就算是天子门生,这么打的好处难道他们就不尽心去追求?

抓住工程开发就等于抓住了科技建设,修建公室、军机后备调遣、新奇事物的开发、钱粮的更新换代……好处多得数不清,这就间接扼制了大鲜将来的发展与走向,能不叫人尽心办事吗,威胁其他两股势力也能办到啊!

抓住全国财务就更不得了,进出的钱财都要经过四爷的手,以此为基础,笼络加威胁,不知道又能威慑多少势力,没有经济基础何谈上层建筑,哪个部门哪个官员能离开与户部打交到,发饷银拨款项,朝廷各大官员的俸禄,你不卖户部的账就等着被玩死吧。建筑不开工、军队不发军饷不拨粮草、官员拖欠你俸禄,整个国家机器就此瘫痪,后果无法想象!

三部事小,枪杆子里才是政权,京城两大守备军,南、北两军护卫,北军孟方卓,南军就是他四爷的直系部署,占了京城半壁,直接威胁京城,哪管你哪些文绉绉的老儒生,惹毛了老子,把你拖出去咔嚓了就是,有道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皇权至上,兵不血刃是不可能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就这一点,四爷的实力绝对在太子之上。

第十三章 京城局势(下)

京城之中三股势力,谁也不会轻易放弃。

这第三股势力就是八爷了,人品口碑不错,至少不会向前两位那般血腥,待人勤民,在百姓中声望也比较高,特殊情况下还会亲自岛地方上慰问那些平实的百姓,素有“百姓皇族”之称。这也无他,八爷与九公主同是一母所生,其母本是江南一大户人家的小姐,当年皇帝南游巧遇,见其姿色过人美艳无方,隧将其收纳后宫,封为贵妃,可谓民女升贵妃,草鸡变凤凰。

子以母为贵,八爷既是庶出又无依靠,自然落了下乘,没有上层争权的人员基础,八爷就另辟蹊径,转到下层博取下层百姓支持。多年心血可没白费,在百姓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领导力,深得百姓爱戴。

八爷幼时,其舅孟方卓凭贵妃的关系入了军中,得以彰显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多年征战军功无数,同样拉起一群忠心的下属,三年前一举平定回疆叛乱,功证朝野,老皇帝钦点为皇家精忠将军,择其统领京城守备北军,与京城守备南军对峙。至此,因老舅爷的功绩,八爷总算迎来了翻身的希望,嗯,仅仅是希望。

孟方卓进京,军中摸爬滚打十数年,军方不少年轻一辈的将领都是这老将军的子弟下属,单凭那战阵中杀出的军威,孟方卓就能独树一帜,一呼百应,为八爷造势。

三年之内,八爷凭借孟方卓的影响力强势入朝,加上自己杰出的政治才能,终在老皇帝面前得到了肯定,破例,让拥有皇室血脉的八爷入了吏部。(注:大鲜皇族祖法,皇室直系血脉不得如朝为官)

八爷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在百姓中形成的统帅风范,很快赢得了吏部上下的赞同,一路飙升,八爷居然就攀上了吏部的最高峰——吏部尚书。统管百官官绩考评,核实百官功绩升迁,典章官吏行为,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