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倒踢紫金冠(一)

一、 倒踢紫金冠

北宋末叶,徽宗年间,河北境内的北京大名府乃众商云集,人稠客密之北方重镇。 但见街道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林立;商铺中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杯碗瓷器等应有尽有; 街上人流中有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坐轿的眷属、背篓的僧人、问路的游客、听书的街巷小儿、狂饮的豪门子弟… 真正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时值中秋,正是气爽客旺之季,大名府最热闹的东门大街和西门大街的各大商铺门首更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灯笼,场面比平日又添一份喜庆,而街市行人,也比往日更多的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穿过东门和西门大街,在两条主街的汇合处,一府宅轩然而立,大宅朱漆大门,门上铜钉发光,门顶匾额处写着“梁府”两个金漆大字,原来这便是大名府府尹梁中书的宅第。为了表示府尹与民同乐,府第门上也挂了两个金漆的灯笼,各书“中秋”“祥和”。

此日梁府大门前也是人头攒动,进出频繁,因梁中书为官多年,加之其妻蔡氏乃当朝太师蔡京之女,故节日间往来朋党甚多。 而今年中秋又值梁中书四十生辰临近; 欲巴结梁中书的各色人等均借此机会来送礼打点,为数极多。 梁府门口的家丁也乘机大呼小喝,摆足大宅家奴的威风。

突然府前一阵马蹄声响,一魁梧长须的青衣武官立马横缰于府前,门口家丁一见此人,立即冷脸化开,满面堆笑,跑下台阶,在马前拱手作揖道:“哎呀,史督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青衣武官并不答话,只扬身下马,将马缰甩于家丁,兀自阔步往府中去。

这史督统名史良玉,善使铜锏,治兵有术,统管河北几路兵马,与梁中书同僚近十载,交情非同一般,他今日来乃是受梁中书之邀,一为中秋叙酒,二为见一宝物。

史良玉踏入假山碎石,拱桥庭台相应的梁府花园,早有梁中书的心腹余坚余都监来相迎,将史良玉引入书房。进入书房只见太师椅上端坐一人,中等身材,白面细冉,史良玉见了便躬身作揖道:“下官见过梁大人”,说完手中递上一份礼单。

梁中书忙从椅上起身笑道: “史贤弟,你我兄弟相见不易,何必多礼“,二人推让中余坚早已上前将礼单接下。

宾主寒暄后落座。 史良玉问道:“大人给我的函件中说有一稀世珍宝在府上,请我来看,不知是何宝物?”

梁中书轻声长笑道:“老弟真性急之人,来了就问宝物,你我可是见过一点世面,也经历过些许奇珍异宝的人哪。不过说起这件宝物,本官心中却觉有些蹊跷。一月前,高太尉来函告之,谓有一宝物将从西夏国的西域之边而来,送至我府上,要我务必好加看管,并交可靠之人送往东京汴梁。 十日前果有西域来客送宝,我不敢怠慢,将此物藏好,并连日召你前来,一是请你中秋赏宝,二是请你跑一趟东京汴梁,因为我身边的可靠之人,唯有你史贤弟呀。”

“谢大人信任抬爱,看来这件宝物对高太尉的意义非同小可,只是高大人府上已藏宝无数,世间还有什么宝物能让他如此看重?”史良玉事先只想着来看宝, 未料到这宝物还要送去高太尉府上。

梁中书道:“我也为此心中纳闷。”

史良玉又问:“可否请出宝物,让我一睹为快?”

“请你来就是要看宝,只是现在时辰未到。 今晚是中秋之夜; 明日又是我四十生辰; 内人提议我们今夜欢聚; 月下赏宝,如此启不更惬意?” 梁中书卖了个关子。

“大人和夫人雅致,史某不如。” 史良玉笑道。

是夜天帷渐落,月华初放时,梁府花园中央早已摆下酒席。梁中书坐首席,侧座一边是梁夫人,一边是史良玉,余坚在下席陪座,同时兼顾布置酒水菜肴,酒席边几个丫鬟仆人侍候。

酒过三巡之后,两个下人悄悄捧出一个锦盒,放在梁中书的跟前,梁中书双手按在盒上,对史良玉微笑道:“史贤弟,这就是请你来一趟的目的,这里面放着一个非同寻常的杯子,名为‘圣光杯’,据送宝之人口述,此杯乃西方圣人升天前所用,为神圣之物,若用此杯饮酒,死后便可荣登天国。”说着将锦盒打开,伸手将圣光杯取出。

史良玉定睛瞧去,见这杯子造型果然不同寻常,杯身为宽大圆形,杯托极为细长,底座是和杯口大小相似的扁园,这和中原多为圆桶形的酒杯大不一样。梁中书将酒杯递给史良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