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部分 (第1/4页)

弑∨�从职胪瓢刖停���咕埽�认胍�旄杏峙碌沽苏杲谂品唬�淘フ踉�砭茫�詈笾沼诤莺菀灰а溃�校�戳耍�

许多年以后,史书盖棺定论,世人都说奠定大唐立国基础的人是李世民,是他给老爹下套,是他趁机向老爹剖析天下大势,也是他半逼迫半劝服老爹起兵推翻隋朝。

千秋功过,不可尽信史书,李渊绝非史书里所记载的那般懦弱无能,仿佛他的一切决定都是儿子在背后帮他,实际上,能深受两代隋帝信任,并放心让他留守太原重镇,手握十万兵马的人,若是懦弱无能,他焉能高升如此官位?焉能快快乐乐地活到跟晋阳宫的宫妃胡天胡地,稀里糊涂给皇帝戴绿帽子的那一天?

所以,李渊之所以敢造隋朝的反,是因为他自己本来就想造反,这个念头已存于心中多年,暗中秘密谋划而已,而不是被他儿子劝到造反,理论上来说,老爹被儿子捉奸后的第一反应不该是听他分析天下大势,而是一棍子扑死这个不孝子。

…………

晋阳宫,对李唐来说意义非凡,这里是李渊起兵反隋的导火线所在,而且这个导火线估计连李渊自己都没脸说。

大唐立国二十余年,自从李家父子在长安城坐稳了龙庭后,晋阳宫也就渐渐被李家遗忘了,除了固定驻守的宦官宫女外,这座颇具传奇色彩的宫殿已泯然于世间。

然而这一次,晋阳宫终于再次落入李家人的眼中。

雪灾起,晋阳乱,晋阳宫再次充当了导火线的角色,因为晋阳宫被大雪压垮了十余间宫殿,这个高祖龙兴之地受灾严重,在如今世人的眼里看来可不仅仅是天灾,许多神秘玄幻的说法便喧嚣尘上,一时间市井众说纷纭,议论不休,流传最广,取信度最高的说法自然是天谴,没办法,谁叫李世民干过一桩很不光彩的事呢,弑兄杀弟,逼老爹退位禅让,在这个崇尚以孝治国的年代,李世民无疑是上下五千年所有儿子们的绝对反面教材,并且被民间指指点点十多年。

不孝,是要遭天谴的,晋阳宫显然就是被天谴了,这是老天释放出来的明显警告。

而晋阳之乱,起因便是被雪压垮的十余间宫殿,有了事实,有了迷信传说,谣言自然便有了市场,相信它的人越来越多。

一切,皆因晋阳宫而起。

********************************************************

李素和李治并肩走到晋阳宫前,宫门巍峨高耸,气势恢宏,丝毫不逊于长安的太极宫,不一样的是,晋阳宫明显破败了,宫门上的朱漆和铜钉都已掉色剥落,广场上的青石砖也遍地坑洼,凹凸不平,整个景象处处斑驳,处处萧然,宫门紧闭,门前的广场上空荡荡的,不见一个值守的府兵,更不见宦官。

二人在宫门前站定,后面跟着数百名禁卫。

李素望着陈旧破败的宫门许久,朝李治扬了扬下巴,道:“殿下,去叫门吧,今日你也算回家了……”

“回家?”李治扬眉不解。

李素沉声道:“这是你高祖皇帝爷爷龙兴之地,在这座宫殿里,你高祖爷爷睡了一个……干了一件大事,虽然那时的你连液体都不算,不过想必你父皇都跟你说过的。”

李治笑道:“这话倒是没错,我也算是回家了。”

说着李治挺起胸,走到宫门前,抡起拳头使劲砸门,砸着砸着觉得力道太小,最后索性用脚踹了。

“本王是晋王,哪个混账在里面?还不速速开门迎驾!再晚半刻本王定将尔等吊起来挂在旗杆上抽死!”

李素撇了撇嘴,这小屁孩,看着温文柔弱,真正摆起王爷的架子,那迎面扑鼻而来的浓浓的纨绔恶霸味道……啧!

又是砸门又是踹门,偏偏有人吃这一套,未多时,厚重沉实的宫门发出难听的令人倒牙的吱呀声,大门徐徐开启,才只开了一线,一名老宦官便从门缝里匆忙闪身而出,定定看了李治片刻,忽然扑通跪在李治面前,惶然道:“老奴拜见晋王殿下,殿下远来而至,请恕老奴未迎之罪。”

李治的王爷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扭头朝李素得瑟地挤挤眼,然后回过头肃然道:“你起来吧,先告诉本王,你是何人,在晋阳宫任何职。”

老宦官大约六十来岁,头发白了一大半,身躯微微佝偻着,脸上布满皱纹,眼睛似乎有些毛病,看人时不自觉地眯着,而且眨眼很频繁,李素端详半晌,猜测这老宦官可能因年老而患了青光眼白内障之类的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