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部分 (第1/4页)

果左宗棠跟董福祥谈判的话,反而容易把董福祥逼的火气上来。”

轩建章没有奕这么喜欢分析人心,笑道:“随郡王怎么安排吧,郡王说休息就休息。来人,传令,我们进城休息,现在,整个陕西,都没有左宗棠的势力了,向总裁秘书处发报,就说左宗棠余部已经全部逃亡甘肃。”

“是,师座。”一名卫兵敬了个军礼。

奕自己其实也为自己担心,他如果随便说说,轩建章爱听不听,那没有他多少责任哇,现在华军第一野战师都以他的建议为命令,这就不得不让他害怕了,谁知道左宗棠进入甘肃之后会怎么样?

现在就看董福祥的了,奕是真害怕董福祥再临阵倒戈,跟左宗棠跑到一起去。

左宗棠连夜带着两千多骑兵向天水城方向奔逃,他已经没有办法了,董福祥迟迟没有回音,他派去的人,又都没有回来。

虽然左宗棠自己也知道董福祥八成是不会让自己过去的,但是现在是实在没有办法了。

第三日,就在华军第一野战师休整了三天,徐徐向天水城方向开始运动的时候,左宗棠的部队抵达了天水城的城外要道。

这里有董福祥派出重兵保守的哨卡。

“让你们董福祥将军出来见左大帅!”一名左宗棠的亲卫上前,大声向哨兵喊话。

“好,你们等一下。”哨兵答应了一声,立刻去向营官汇报。

营官不敢怠慢,急忙去城中回报。

董福祥派出的这个防御哨卡足足有上千人,如果左宗棠硬是要带兵冲过去,也不是不可以,比较麻烦就是了,至少要损失一半以上的部队,左宗棠还是想和董福祥见一面的,至少董福祥不会不认他这个旧主,这是左宗棠的想法。

关键,董福祥在城内和城外,各放了千人大队,互为犄角,要想强攻,一半人的损失,也未必过的去。

董福祥听闻左宗棠的大军已经到了,虽然早就有探马禀报左宗棠军队的行程,董福祥仍然很是吃惊,他盼着左宗棠不要来,可左宗棠还是来了,“就说我病了,不能去城外相见。”

营官只能回来对左宗棠说董福祥病了。

左宗棠和刘锦棠都大怒,这个董福祥是投降他们的,是他们抱住了董福祥的命啊!忘恩负义!

“真是小人。”刘锦棠轻声骂了一声。

左宗棠摆摆手,“不要说了。”

左宗棠对那营官道:“你再去跟董福祥说,我左宗棠一个人进城探病!”

“大帅?”刘锦棠不放心道,“不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大不了冲过去。你一个人进城,董福祥必定将大帅囚禁请赏。”

左宗棠叹口气道:“不要再说了,我一个人的生死算的了什么?现在如果能少让弟兄们付出人命,我左宗棠的这颗项上人头,拿去又何妨?”

刘锦棠叹口气,“大帅,千万别去,要去,我去吧!”

左宗棠看了眼刘锦棠,摇摇头,“你去不是不可以,但是你性子太过刚烈,我怕你去了之后就立刻质问董福祥,到时候,反而坏了大事,董福祥这个人的品行不坏,还是我亲自去吧。”

“大帅,我向你保证,我绝不会!我给他董福祥磕头行了吧?”刘锦棠对左宗棠跪下了,不管再不满,但是这些铁骨将军,还是很懂得感恩,知道知恩图报的。

刘锦棠的父亲刘厚荣参加湘军,在岳州(今岳阳)被太平军击毙。

从“报其父仇”的目的出发,刘锦棠15岁时投入刘厚荣生前所部。此后随其叔父刘松山转战于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积功至道员,成为老湘军中后起的年青将领。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陕西,甘肃等地回民相继举行起义,屡败清军。

1867年(同治六年),清廷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兵镇压回民起义军。

1869年6月,清军兵锋直指甘肃义军的重要基地金积堡。

左宗棠以刘松山老湘军为主力,对金积堡地区发起勐烈进攻。

由于回民起义军积极防御作战,清军粮运不继,进展缓慢。

1870年2月14日,老湘军统领刘松山被义军击毙,清军士气大挫。

为了应付危局,左宗棠起用当时任老湘军营务总理的刘锦棠代理统领。并提出了“坚守”与“退屯”两种方案供其选择。刘锦棠审时度势,认为“坚守”、“退屯”均不可取,力主继续进攻。他向左宗棠建议说:“吾军深入乏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