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部分 (第1/4页)

2月21日在熊本城南的川尻,萨军先头部队与熊本镇台兵发生冲突,打响了西南战争的第一枪。

在2月13日正式举兵以前的2月6日,萨军就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会上否决了西乡隆盛之弟西乡小兵卫提出的占领长崎以保证物资供应、阻止官军从水路攻击,并趁熊本镇台援救长崎时占领熊本,以期完全控制九州的提案,直接强攻熊本城。

朝廷方面对叛乱也有所防备,2月6日,陆军卿山县有朋就密令熊本镇台防备鹿儿岛暴动,12日又与伊藤博文(政府参议、工部卿)、川村纯义(海军大辅)进一步商议出兵,经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同意后进行了编制讨伐部队的准备。19日天皇颁布敕令,正式组成了由两个旅团编成的“征讨军团”,任命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为征讨总督,山县有朋陆军中将、黑田清隆陆军中将、川村纯义海军中将任参军。后征讨军团增至8个旅团,总计有步兵55个大队,炮兵6个大队,工兵1个大队,另有辎重兵、骑兵和其他部队,合计58858人。海军出动19艘军舰,兵员2280人。

2月21…23日的熊本攻略战中萨军受挫,于是决定分兵包围熊本,在此期间政府军已逐渐完成出兵准备。在熊本外围,萨军警戒部队与小仓来援的第十四联队(代理联队长乃木希典少佐)在植木、木叶一带爆发遭遇战,结果政府军战败,联队旗被夺。

2月22日萨军全军各部在川尻集结,政府军与萨军在熊本城下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熊本镇台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迫使萨军放弃了强攻熊本城计划,改为长期围困。然而,熊本攻坚战贻误了萨军战机,挫伤了萨军的锐气,而政府军却在这期间逐渐完成了出兵准备,第一和第二旅团已从福冈南下。

政府军于4月15日解了熊本之围。同日,萨军全线撤退,政府军跟踪追击。6月占人吉,7月克都城,8月取延冈,9月追至西乡叛军的巢穴鹿儿岛城山,经过23天的围城战斗,城山于9月24日被政府军攻破,西乡中弹后“徐徐跪坐,俨然正襟,向东遥拜”,请跟在后面的萨军大将别府晋介担任介错,斩下了自己的头颅……

时8个月的西南战争,除却战争给交战双方以及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和负面压力,在推动日本明治维新前进和近代日本的崛起方面起到了奠基式的作用。

西乡隆盛为代表的萨摩保守派的覆亡,代表着日本士族阶层的倒台。而幻想着“王政复古”的旧时代地主大名也就此打消了在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一争高下的念头。经过这场战争,明治政府渡过了政权建立初期风雨飘摇的局面而日趋巩固,维新改革派也就此一举奠定了在日本全国的集权地位。

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日本在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山县有朋等人的领导下,迅速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各领域推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日本的资本主义得以飞速发展,日本开始进入到向近代化国家稳步发展和对外扩张的快车道。

萌总裁决定亲自出巡朝鲜,并且在日本的这场最后的战争中,做点事情了。(未完待续。。)

【1055 日本局势】

时间一晃便进入了1877年。

萌总裁7岁了。

西南战争是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的一场战争。

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叛乱的一次着名战役。

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

明治初年,日本虽然成立了以天皇为最高权力中心的政府,但日本尚未完成中央集权体制,从旧代延续下来的274个藩仍然保持着独立的军队、财政和领国内的统治权,明治政府对国内的控制力极为薄弱。当时的明治政府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

首先明治政府本身并无直辖武装力量,仅仅靠萨摩藩、长州藩为首的倒幕各藩藩兵,假如萨、长联盟与明治政府的利益点不合,政府将无兵可依,势必垮台。

其次,明治政府在财政上仅能征收和调配全国资源的30…40%,却要负担作为中央政府的全部支出,因而捉襟见肘,支付能力十分脆弱。且此时日本仍在欧美列强的干涉和不平等条约压迫下,明治政府继承了幕府的对外债务和各项赔款,无疑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第三,维新之后,日本整体政治气氛仍然停留于幕府时期,只不过效忠对象由幕府转为天皇政府而已。且各藩以维新功臣自居,在新政府中争权夺利。

政府中以木户孝允为首的开明派认识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