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部分 (第1/4页)

1982年,罗马尼亚需要用80%左右的出口收入来支付外债利息,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豪华的佩莱斯堡在喀尔巴阡山中,罗马尼亚第一任国王卡罗尔一世给自己修建的夏宫。

卡罗尔并不是罗马尼亚人,而是德国的王子,他的登基反映了罗马尼亚建国过程中的强国博弈,也折射出19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1848革命潮”。

这股革命潮始于法国,后来蔓延到许多国家,革命者追求自由主义的浪漫理想,推动激进的社会变革。

罗马尼亚地区也出现了“48斗士”,他们的斗争还带有本土特色反对土耳其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摩尔达维亚的一位王子(库沙)是出色的斗士,他通过上层选举把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受土耳其管控的小国联合起来,然后积极推行土地改革和普及教育,同时也进行体制改革来加强他个人的权力。

他的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最终被迫下台流亡。

接替他的就是华皇现在正在与之谈笑风生的德国王子卡罗尔,这是西方诸国博弈后的决定,它们害怕俄罗斯的势力在这里扩大,而激进改革造成的不稳定局面是很容易“引狼入室”的。

德国在特兰西瓦尼亚原本就很有势力,把卡罗尔扶上位还可以把特兰西瓦尼亚带入罗马尼亚,由此可以增强罗马尼亚亲西方的元素,可以使罗马尼亚成为即反对土耳其、又不亲近俄罗斯的国家。

华皇知道,等到卡罗尔一世在罗马尼亚正式建国,卡罗尔加冕成为国王,他的权利将会到达巅峰,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盟友,是稳固的。

盟友之间,不是看短期,而是要看长期,长久才是王道。

至于说卡罗尔一世这个人在罗马尼亚王国国内老百姓当中的口碑不行,横征暴敛这些的东西,华皇就不关心了,也没有必要关心,只是利益结合,又不是要娶老婆。

吃完饭后,卡罗尔一世很热情的要亲自带华皇参观自己的宫殿。

佩莱斯堡极其豪华,精雕细刻的木壁墙,美轮美奂的彩绘玻璃窗,有的房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有的房间是法国路易十四的款式,甚至还有奢华绚丽的奥斯曼式客厅……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萌总裁不时的问出一点问题,虽然对于参观宫殿并不是很热衷。

卡罗尔一世在向华皇介绍佩莱斯堡的时候,表现出对佩莱斯堡的自豪,好像这豪华美丽是民族的骄傲。

佩莱斯堡是卡罗尔国王的私人宅邸,佩莱斯堡是罗马尼亚第一位国王卡罗尔一世为自己建造的夏宫,非常豪华。每一扇木墙都精雕细刻,尽显豪华。

罗马尼亚王国现在还没有完全脱离奥斯曼帝国完全独立,卡罗尔也还没有加冕成为第一任国王。

但是这个国家,已经掌握在卡罗尔一世的手中了,有德国势力的扶持,有沙俄势力的虎视眈眈,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残余,这就是罗马尼亚王国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差了。

华皇认为,这样的国家,基本上永远都无法发展起来,尤其是在一点点大的欧洲,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只能成为列强的附庸。

1806年,奥斯曼帝国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怂恿下,对俄罗斯帝国发动了第七次俄土战争。

尽管俄军主力被牵制在遥远的普鲁士,但日暮西山的“欧洲病夫”在战争中的表现已大不如前,奥斯曼帝国无力独自面对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高加索与黑海三条战线的同时进攻。

库图佐夫率领俄军在人数劣势下击败奥斯曼军队,并于1812年迫使其投降,奥斯曼因此割让藩属国摩尔达维亚的一部分比萨比拉亚(今摩尔多瓦)给俄国。

由此,俄罗斯势力进入罗马尼亚,并希望将比萨比拉亚作为前线据点,继续南下控制奥斯曼的黑海南岸及海峡从而进入地中海。

罗马尼亚所在的多瑙河流域相对高加索地区来说,更适合黑海北岸的俄罗斯一路直攻到君士坦丁堡,彻底控制黑海,进而进入地中海。

随着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落,俄罗斯认为这是获得一个控制黑海、占领巴尔干、通向地中海的好机会。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引起英法的反对,英法视近东和东地中海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俄国南下温暖海洋的征途中,控制克里米亚和黑海至关重要。

1853年,俄罗斯借口保护东正教教徒对奥斯曼帝国宣战,英法支持奥斯曼对抗俄罗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