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傅难芯炕褂��徊降厣钊胩教帧�

等待揭开的面纱

眼前这座掩埋了一代帝王及其永生帝国的千年皇陵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期许与迷惑,谁也不知道幽幽地宫之中到底有多少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又掩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迟迟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正式发掘。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这些文物在墓里埋了千余年了,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如果这些文物被挖掘出来,接触到阳光、氧气或者其他气体,就会很快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有些文物来讲是无法控制的。如在中国南方地区曾出土过一些象牙制品,这些象牙制品出土时洁白光滑,不到两个小时却变成了暗色粉末 状。”

而陕西省考古所秦始皇陵考古工作队队长段清波研究员也表示说,不挖秦始皇陵是当下人们最合适的选择,因为秦始皇陵太复杂了,超过任何人的想象,虽然部分历史资料记载已经被证实,但现在掌握的情况很多与过去已知的情况相去甚远。

秦始皇里的“天文”和“地理”到底指的是什么?地宫之中究竟有几重宫门?秦始皇的棺椁是什么锻造而成,难道真的悬浮于地宫之中吗……像这样的众多谜团可能真的只有等待发掘秦始皇陵的那一天才能得到答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最(1)

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后来有文字记载,说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间长,到后期,陵墓内已经没有地方再放后来搜罗的稀世珍宝了。陵墓四周还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二十多人的墓葬与之相伴。茂陵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然而时至今日,茂陵山上已经没有了往昔的辉煌与喧嚣;只有一片片残垣断瓦曾目睹过2 000年前的奢华景象。揭开茂陵的神秘面纱,这座频频被盗墓贼光顾的帝王陵墓,是否还能向我们诉说盛极一时的汉武雄风呢?

“中国的金字塔”——浩大的茂陵工程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兴衰荣辱。西汉王朝,凡214年, 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在这片故地之上,一座座高大的封冢雕刻着历史的沧桑……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是汉代厚葬之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九子,西汉王朝的第五代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帝王,在他统治期间,西汉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北征匈奴,出兵两广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创了西汉帝国的繁荣昌盛局面。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帝王,在营造自己的地下帝国时想必也一定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据汉书记载,茂陵始建于公元前139年,即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这一年汉武帝刘彻刚满17岁。

关于茂陵的选址,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即位不久的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便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

史书记载,茂陵开始筹建时,因工程巨大,施工人员和监管官吏众多,工地周围很快成为繁华闹市。公元前138年,茂陵工程进行到第二个年头的时候,汉武帝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成立茂陵邑。他让一些汉初的功臣贵族以及富豪搬迁到茂陵邑,茂陵邑与茂陵相隔数里,当时搬迁定居的文武高官、富豪、儒士有6万多户。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都先后携家迁到茂陵邑定居。

这座宏伟的帝王陵墓前后历时53年才修建完工,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超乎想象。《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还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