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1/4页)

觥罚�锹急比帜酥琳�鲋型恋目蟛胤植肌�

目前最用得上的,是《炼钢》和《刀兵》。

看完《兵冶》所书,孙三平的炼钢试验的路子是对的,只是目前没有掌握好的是火力与往铁水里加矿粉的比例,因此只需要稍作调整便好。

《刀兵》部分,描写了各类兵器冶炼之法以及制造图,以及哪些刀兵适用于战场,其中一种名为斩马的刀颇得汉生欢心。

斩马是双刃长刀,刀型弯曲如月成钩状,连同刀柄共重二十五斤。书中详尽介绍了此刀对于骑兵所造成的伤害,不论是骑兵或者步兵都很适用,尤其是骑兵,加速冲刺时一刀挥砍下去,不论是砍人还是砍马腿,都极具杀伤力。

由于刀身轻薄,且双面开刃,唯有练出钢来,才有可能造得出这样的刀。

北戎三万铁骑,若全部配上这样一把斩马,那杀伤力。。。

汉生一阵激动的同时,仿佛心中又有一个念头在反对,反对杀戮。

“刀兵大凶之器,百姓无辜,何必多造杀戮?”这个念头刚刚出现,便被汉生很快压了下去。

“大凶之器又如何,能保家国便是国器。”

北戎若要在晋朝打压之下求生,唯有自立自强。

军事力量强一分,她的底气便足一分,北戎的底气便足一分。

汉生振奋了一下精神,另外摊开一个空白竹简,又开始奋笔疾书。

这一次她没有完全将整本《兵冶》的内容全盘复制,而是选择了几种她认为比较实用的刀具,又记录下北戎几个较大的矿藏点,仅仅半个时辰便写完,即便只是摘录,依然洋洋洒洒五大卷。

看着倒是有些费力。

若是北戎也有宣纸可用该多好。

汉生上了心,打算改日问问工部尚书,手底下手否有能人能够发明纸张。

第三日早朝,李司上奏,炒钢技术研究成功,孙三平亲自为王上打造了一把新的百炼刀献上。

新百炼刀极为锋锐,汉生命人执新刀与旧刀对拼,旧刀三击而折,新刀丝毫无损。

汉生欣喜,让李司专职负责兵冶司,为兵冶司总管,孙三平为兵冶司副总管,各赏银三百,北戎的铁矿资源半数交由兵冶司掌管使用。

当日,又让莲心跑了一趟,将之前所写的后五卷竹简传抄版交给李司。

第一九三章 公子之争

半个月后,李司早朝时上奏,兵冶司新造一种能斩马腿的长刀,名为斩马,极为锋锐耐用。

汉生大喜,当朝宣布兵冶司从兵部独立为兵冶部,与六部并重,由李司担任尚书,孙三平升任侍郎,

自此兵冶司名声大噪。

随后就是春末的国馆大考与年考。

大考是北戎各地学子欲往国馆入学时必须参加的考试,年考则是已经在国馆求学的学子,三年期满学成后所参加的考试,两个考试皆是一年一度。

年考除了意味着学子们能够拿到国馆的毕业文书,名次同样决定了是否能够成为国家的官员。

大考与年考都分为两榜,文榜与武榜。

每年国馆新纳三百学子入学,其中武馆二百人,文馆一百人,大考放榜后,榜上有名者即可入学,前三十位为甲榜,后二百七十位为乙榜。

年考榜单则比大考要小许多,武榜取二十人,文榜取十人。

两个榜单都会由汉生过目,尤其是大考的甲榜与年考榜单出现的学子人名,汉生都会看一遍。

今年的两考的题目都很有意思,比如文试部分,陈近南在大考与年考上出了一道一模一样的题。

“农、工、商、矿诸学,皆用以富国利民,今上以兵冶为重,试详言其得失利弊。”

汉生看着这个题目,不由失笑。

这个陈近南倒真是个妙人,兵冶一事或许朝野有少许人反对,终究不敢发声,这些人的意见也不算重要。

想要知晓北戎青年们对兵冶一事的看法,这群年少的学子的答案便是最好的入口。

包括文试其他的试题,也皆是他与国馆祭酒共同议定,都很切合时政要点。北戎并不避讳学子了解朝政之事,毕竟这群人是北戎朝堂的未来,敏锐的政治嗅觉与卓越的能力是必要的。

大考与年考的榜单已经送到了汉生的上书房。

汉生打开榜单,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大考甲等榜单中,刘墉赫然在榜上,名列第五。

“此刘墉与孤上次国馆所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