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是还有些人坚持要走。

采取分散的小组的形式,组织群众与反动分子进行争论,是解决反革命分子起哄闹事的办法。因为分散,反革命分子相互之间就无法联系,在态度上,情绪上,也就不能互相支持、互相影响,易于被我们各个击破;同时,小组形式的会议,容易掌握,适合于我们作说理斗争;在真理面前,反动分子的恐吓、欺骗和煽动,是很难影响群众的。

在小组斗争胜利的情况下,我们在这天午后,把全体学员集合起来。我说:“有些同学还是要走,这也可以,我们革命部队是由有革命觉悟的人组成的。现在就站队,愿意跟我们去右江继续革命的,站在这边,愿意去投降反动派的,站在那一边!”队伍立刻散乱了,大部分拥到我们这边来,那些反动的军官、兵痞、坏分子,就往那边集中。还有些人在中间犹豫,许多党员和进步的学员们就喊他们的名字:“××,站到这边来吧!”“一失足成千古恨哪,看清前途,不要跟反动派去呀!……”那些犹豫着的,甚至已经跑到那边去的人,又陆续走过来一些。最后查点人数,愿意跟我们的,有五百数十人,坚决要走的有100 人左右。

三第2 天,我们还特地举行了一次欢送会,对这些投降分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育工作。学员们纷纷上台讲话,都是说:我们是同学,是一家人,你们到那边干,我们在这边干,都应该为劳苦大众利益尽力,不要替军阀升官发财去卖命打仗……。我们把这批人的枪统统留下,发给路费,把他们送走了。这场斗争,由于党采取了依靠群众的办法,不但争取了大多数群众到革命方面来,而且提高了党员、积极分子的政治思想水平,有力地教育了广大群众;而对投降分子来说,也是给他们上了一次严峻的政治课。

因为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在南宁时,党决定加强有江地区的领导。在1929年6 月,先派雷经天等同志到右江,建立党的右江 特委组织,加强党对右江工作的领导,恢复工会、农会的组织,和开展群众的武装斗争。当时党的右江特委机关就设在田东(又名平马),特委书记是雷经天同志。在特委的领导下,右江沿岸各县都有群众的武装斗争与韦拔群同志领导的群众武装呼应起来,声势更大。

在李明瑞、俞作柏逃往左江后,邓小平同志即率领着党委和在地方作秘密工作的同志先两天离开南宁,并指挥军械船和警卫部队,溯右江上驶。我带着教导总队及四大队,从陆路掩护前进。几天后,来到田东。从此,我们党便由秘密工作状态变为公开了。

我们到达不久,军械船也到了。过不一会,忽然看见叶季壮同志陪着一个不认识的同志,向大队部走来。那位同志中等身材,20多岁年纪,神采奕奕,举止安详。我们连忙迎上前去,叶季壮同志就给我介绍说:“这位就是邓小平同志!”——“哦!你就是邓小平同志!”我不禁欢呼起来,三四个月来,我经常得到他的许多宝贵的工作指示,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疑难,但却一直没有见过面。小平同志也很激动,紧紧握着我的手不放,同志的温暖感情充满心间,使我们一时忘记了说话。坐下来后,雷经天和特委会的几位同志也来了,大家互相介绍,兴奋地谈笑。这时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明天到百色去,大部分军械都带去,目前不用的重武器和弹药,则疏散到东兰、田东的山区里保存起来。大家都赞成这个意见,便马上行动起来,继续走了两天,到达百色。从此,小平同志就和我住在一起。这时已是10月了。

小平同志首先召开了一个党的委员会议(后来称前敌委员会,书记是小平同志)。会上决定了几件事:第一,公开在部队和群众中宣传我们党的主张,发动群众。第二,整顿、补充部队,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发扬民主,反对军阀制度,反对贪污,反对虐待士兵。第三,是组织和武装群众。在有工作基础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将枪支发给群众,以便进行反霸斗争。第四,是继续清洗部队中的反革命分子。

根据党委的决定,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在部队中公开宣传党的主张,严办了一向克扣军饷、打骂士兵、为大家所痛恨的梁营长(即先派驻百色的第三营),因而大大推动了部队的民主改革,战士的政治觉悟普遍提高,革命积极性也增强了。

部队整顿之后,便分散各地帮助群众打地主恶霸,收缴其武装,并将没收其财产,发给群众。在部队和地方党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的群众革命运动便大大地开展起来。群众政治觉悟提高,热爱自己的军队,纷纷报名参军,因而部队便迅速地扩大了。革命烈火燃烧着有(左)江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