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瓷�蟆ⅰ奥降匮惭蠼ⅰ焙湍芄┭�恼绞咳耸�醇扑恪=芸嗽�璺ㄏ蛑星榫炙得髑榭霾⒔ㄒ椋��怯Ω贸鲎首氨敢幻�富庸俚牟慷樱�蛘哂涝豆┢涑源���┭�1000名阿富汗士兵每月只需1�5万美元。对于阿富汗部队来说,食物比2500万美元的空头许诺更有分量。&nbsp&nbsp

托拉博拉(3)

上午8点过后,美军立即做出反应,派遣B—52轰炸机对由忠于“基地”组织的武装分子占领的其余山洞入口实施精确轰炸。美特种部队继续召来空袭并占据有利地形、步步推进,同时阿富汗游击部队阵线也在山谷中慢慢上移。上午10点左右,又一枚1�5万磅重的BLU—82炸弹命中好几个山洞入口处。山谷里弥漫着尘土和硝烟。 “基地”组织武装分子马上丢盔弃甲、逃离了他们的藏身之处,他们的衣服、铺盖卷、弹药、电脑和文件被扔得四处都是。要逃向严寒的山顶,他们只能携带一些生存必需品。 到了12月13日,50多名特种作战队员部署在该地区,而且许多队员已经开始执行在山洞内搜寻敌人的尸体、弹药、重型武器和情报资料的任务。 黑兹拉特·阿里司令现年45岁;他有一头浓密的卷发,头戴一顶一边高的棕褐色“马苏德”帽子。即使是在战斗中,他身上的传统黑袍和灰白色衬衣总是整洁和笔挺的。他和蔼可亲、谈吐文雅,深受部下爱戴。这很显然,因为他的部下在坦克、武装运输车和丰田越野车上张贴了几百张他的画像。他自诩有8000多人的军队,尽管其部队实际只有几千人,但是战士个个身手老练,而且已随他征战多年。 在托拉博拉一战中,阿里住在托拉博拉和贾拉拉巴德之间的一座小山顶上。他禁止任何人上门拜访,尤其是新闻记者。阿里宁愿在贾拉拉巴德市的斯平加饭店接受新闻采访并发表简报,因为这家饭店的保安人员全部都是自己人。 在战斗期间,黑兹拉特·阿里从未接受过任何私人采访,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接受他的美国特别顾问的请求。他侃侃而谈而且毫不犹豫地表明要击毙或是活捉本·拉登,最好是击毙他。三名当地指挥官都同意这一看法,因为美军给了他们三个人一个相当有利可图的鼓励:那就是悬赏本·拉登的2500万美元奖金。 美军计划让阿里的部队展开一次典型的包围作战和正面攻击行动。这不会是军方计划人员第一次忘记越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历史的教训。 乔治·巴顿将军曾站在北非平原上对其副官说,战争中没有类似这样的一种新战略。一切都已由古罗马军团、斯巴达人、匈奴人或其他人检验过。一个人应该周密调查一场战争的历史并且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老练的特种作战队员提议应该采用一种“锤子和铁砧”式方法,二战时期希特勒的军队已经在打击南斯拉夫抵抗的作战行动中反复检验了这种典型的反游击战策略。 但是那一策略不会被使用了,因为,尽管盟军在托拉博拉取得了不小的胜利,然而大批“基地”组织武装分子还是逃脱了。 胜利之一是抓获了一些“基地”组织作战阵营的高层领导人。尽管他们更像是地面作战指挥官而非国际恐怖分子一类,但是他们对“基地”组织知之甚多。问题就在于如何让他们开口。当美军决定把他们从北方联盟的监管之下移交到美国去监禁时,那个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在北方联盟手里他们面临着折磨、兽行、终身监禁或者在北方联盟领导人心血来潮时被残杀;而在美国,他们知道自己将进入一种“文明”的监禁环境并拥有公民权利、食物和医疗保健福利,他们的生命安全将得到保障。 夜战成为托拉博拉战役的特点。在高新技术时代,正如在过去20年的冲突中许多对手认识到的那样,美军现在是黑夜的主人,而特种部队在夜战中如鱼得水。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的特种部队队员装备着射程为800到1000码的远程狙击步枪、射程更远并足以致命的5mm口径巴雷特轻型狙击步枪和能瞄准任何移动目标的利顿夜视镜。太阳落山后,世界就成了他们的舞台。 60多名英国特种空勤部队(SAS)队员已抵达托拉博拉。托尼·布莱尔首相坚决支持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后展开的军事行动,并且重信守诺。 二战期间,戴维·斯特林组成了英国特种空勤部队,这支突击部队在北非、缅甸和各地战场执行作战任务。他们因在像阿曼这样的地区作战而出名,尤其擅长沙漠作战。证据就是,在“沙漠风暴”行动中,SAS的安迪·麦克纳布军士和他所属的小队歼灭了大批伊拉克敌军。虽然紧接着遭到伊拉克半数军队的追击,但是麦克纳布的小队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敌军阵线撤离了战场。 SA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