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 (第1/4页)

韩国电影起航于80年代中后期,在此之前拍摄的电影不看也罢,不是为军政府歌功颂德就是与军政府对着干的所谓民主、人权电影。韩国电影主流几乎延续了亚洲电影常见的文艺范,商业电影被压制的根本抬不起头,但是那些文艺片拍得再好也没有个卵用,除了偶尔能在一些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外,很少能忽悠到主流观众自愿掏钱进影院内观影,不喜欢就没有票房收入,没有票房收入就没有资金提高业界待遇、提升拍摄技术、进行产业规模化升级。

看看昔日诞生最早,一度辉煌如日中天,如今却没落到被美国大片跟香港电影反复攻占各国票房排行榜的欧洲电影就知道了,文艺片即使拍成了百年经典对于本国电影产业的提升作用也微乎其微,而且那样的经典几年能出一部?所以想要立竿见影的提升一国电影水平说白了也很容易,先行发展商业片让电影公司赚到钱就足够了。观众的欣赏水平提升之后,会不断督促电影公司提高拍摄水平、聘请更多的优秀艺人,否则他们就不会买账导致一个电影公司的没落。

全力发展商业电影,一般只要能够坚持五到十年左右,基本都能看到成果。

历史上的韩国、台湾电影及大陆电影,都是趁香港没落之后,聘请、挖角从香港带走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也将港片的优秀商业电影拍摄模式跟经验传播了出去。

只不过韩国人学得最多,台湾人却因为立场及骨子里的文艺情节只学了少半。

至于大陆学到了几分真不好说,一来广电卡得太严,港片的很多优秀理念得不到贯彻,二来以第五、第六代为中心的未来大陆导演圈普遍都是信仰文艺至上的学院派,先天上就对商业气氛浓郁的电影接受度不高,又如何指望他们能拍出什么成功的商业电影来。

结果后世大陆电影空有市场、基础跟人才,但真正崛起冒头的出现,还是十几年之后以宁浩、徐峥等为首的草根派出现时。

韩国电影界提出合作,得到了寰亚的积极回应。

有了林孝智的吩咐之后,寰亚驻韩国分公司虽然并没有立刻便答应几家韩国电影公司提出的合拍电影提议,却主动对其名下的导演及艺人发出邀请,邀请其前往香港拍摄参与电影的拍摄。

他自然没安好心,因为韩国电影一旦崛起,依托本国蒸蒸日上的经济,势必将在十几年后在亚洲范围内与港片短兵相见,这绝不是林孝智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别看他表面上答应合作,实际上却学习原历史上的好莱坞一样,表面与韩国电影界合作,实际上却对其渴望成名的优秀韩国艺人、导演、编剧进行断根式挖角。

这几年随着港片的发展,香港这座‘东方好莱坞’赫然已经有了亚洲商业电影制作基地的轮廓。

如今香港的电影拍摄在效仿美国进行多元化,不少很多投资接近四五千万的电影中都开始增加外国演员了,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扩展开的影响力、远比欧洲本土更活跃的商业电影制作能力以及比好莱坞更低的门槛,都让众多在渴望成名又无望进入好莱坞的欧美演员尤其是来自东欧跟东南欧的不少演员,最近两年来出现了数波东渡香港的风潮。

保守估计现在香港至少有接近七百多名来自欧美的电影工作者在香港混饭吃,除了少部分的摄影、音效等幕后人员外,七八成都是年轻颇有闯劲的男女艺人,这也为港片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而来自亚洲跟澳大利亚的就更多了,至少是其三倍以上。

如今仅靠寰亚一年超过三十部电影的制作实力,就足以消化掉一般以上的外来电影人,再算上嘉禾、永盛、金公主等,这个缺口其实还在不断增大,因此他才有信心效仿好莱坞,至少也能拖延几年韩国电影的崛起速度。

尽管与林孝智妥协后,同亚视合办的新一届金像奖的开幕还有至少三个月的时间。但随着92年即将步入终了,香港各大媒体之上铺天盖地开启了关于金像奖的宣传。

“金像奖提名即将公布,有消息称今年金像奖将有大变动!可能将取消最佳电影奖项,一次性新增最佳艺术、最佳商业以及最佳外语片三大奖项!”

“亚视提议成立‘金像奖协会’已获寰亚、嘉禾等多家巨头支持,知情人士称《电影双周刊》推荐洪祖星先生担任‘金像奖协会’首任主席获得林孝智支持!”

“《电影双周刊》于‘金像奖协会’主席之外再设理事长提议被驳,亚视聘请经理人负责‘金像奖’日常宣传管理成为定局,‘金像奖协会’开启正规化经营。”

“亚视承诺将为第十二届香港金像奖提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