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大片领地,清军被围困在狭小的区域。如果得不到外省的援助,就成了瓮中之鳖。

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和陆师,是为了响应江忠源在外省作战。从现在起,胡林翼也将竭尽湖北的力量,支持湘军在九江与安庆作战。他们的作为,都不是为了保守一省的疆土。各省互相援助的风气,就是湘军人物所开创的。

湖南地处偏僻,面积不大,素来无求于富甲天下。但到了咸同时期,竟然由于武力强盛,成为中国最强的一个省份,对外省有求必应。巡抚和布政使都是外省人,素有成见,明知湖南的财政收入不如外省,也要建设军队,筹措兵饷,以应四方之急。这一点,是在广东人骆秉章手里办到的。

骆秉章第一次出任湖南巡抚时,湖南境内没有军队防守,后来他再任湖南巡抚时,却有湘军纵横四出,立下无数战功,是因为他看清了前车之鉴,懂得要改弦更张。

骆秉章的另一个聪明的做法,是听任左宗棠主持军政事务,使湖南成为曾国藩和胡林翼湘军的坚强后盾。没有这个后援,湘军在外省就会困顿漂散,无法自保。

当然,湖南之所以没被太平军占领,是因为湘军大力援助清廷在江西的政权。骆秉章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因此,在1857年3月份,当刘长佑在新余感到吃紧时,骆秉章又向江西增派兵力。

这一年,湖南省内没有战事,得以向省外屡派援军。

135

骆秉章在3月份向江西派出的增援部队,有一支是江忠义率领的一千名新宁勇丁。显然,新宁勇丁去增援家乡的部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

骆秉章还向江西派出了另一支部队,支援湘军在江西临江与太平军进行的大规模作战。他命令王錱率领两千人从岳州进军义宁,密切窥察太平军的动向,游击南下。

江西巡抚得到湘军增援,已无后顾之忧,派出刘于浔的水师前往临江,和湘军会师。援助江西的湘军部队,在吉安、瑞州和临江一线,共有三万多人,庞杂的费用和供给,都得由湖南和湖北两省提供。

1857年,咸丰七年(9)

胡林翼作为湖北巡抚,身上的担子也不轻。他不但要为在江西作战的湘军提供军饷,还要派兵东进安徽,因为1857年安徽战火频仍。

李兆受在3月份引导太平军攻占安徽西部的六安与霍丘,向东北方推进一百多里,围攻寿州,被金光节率部击退。清军都统胜保正在援救河南固始,连战连胜。副都御史袁甲三则在亳州指挥作战。李兆受又和太平军联合攻占正阳关,向西北推进几十里,急攻颍上,并声言要进军颍州,攻打河南的归德和陈州,另派兵力从霍丘袭击乌龙集。

周天受的浙江清军试图援救安徽,已经攻克江西东南角上的婺源,但无法进入安徽。太平军却连连得手,又在桐城击败清军将领郑魁士所部。

胡林翼面对着东部的一片混乱,东起安徽的六安和霍丘,西至河南的固始、商城、光山和息县,都有捻军和太平军。

安徽军情紧急,文宗命令胡林翼出兵安徽,官文派李孟群率领二千五百人前往庐州。

增援安徽的湖北湘军还未开拔,安徽的太平军却在打算乘虚进军湖北,重演1855年初包抄湘军后路夺取武昌的一幕。他们派出部队,从小池口北进,攻击黄梅。

黄梅知县单瀚元找都兴阿商议,请求唱一出单氏空城计,引诱太平军入城,然后出伏兵加以歼灭。都兴阿觉得可行,便派多隆阿率领骑兵埋伏在城南,鲍超率部埋伏在城西,王国才率部驻扎桂家畈,阻截太平军的后队,孔光顺率部在大河铺扎营,掩护侧翼,他自己率领骑兵连环抄击。

太平军果然中计,从二郎河扑入黄梅城。清军突然出击,把太平军的骑兵吓得战马惊逃。太平军坐骑被长矛刺中,把背上的骑兵甩落在地,人和马互相践踏,全部牺牲,无一生还。

但是,太平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安徽的各路太平军,都有进取湖北的意图,向罗田、蕲州、黄梅、广济和蕲水一线推进,企图断绝清军进攻九江的道路。

湖北的清军和湘军,被迫在这一带加强防范。4月3日,多隆阿和鲍超率部攻克段窑。4月9日,多隆阿和王国才接连攻克大别山东麓的枫树坳和独山镇。

李孟群率领二千五百人取道罗田,攻击英山,为进军安徽扫清道路。湘军大获全胜,进占英山。

陈玉成为了保证这次的西进不流产,又从安徽桐城率领三万人进攻湖北边界。胡林翼针锋相对,派王国才所部从黄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