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李兆受和苗沛霖利用社会的###,倚仗着官府的势力,建立自己的王国。他们所处的江淮地区,靠近太平军的占领区,又有北上的方便,如果他们反对清廷,就会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

清廷的谋士们对这种局面非常担忧,清廷长期特别任命一名重臣,专门管理淮北的军事。清军都因为军饷缺乏而受苦,而李兆受却因拥有军队而成了巨富。他们团练乡民,并非奉旨而行,与清廷没有关系。太平军很欣赏苗沛霖团练的蛮横顽强,很想利用他们来抗拒清军。而清廷的大臣胜保也想笼络他们来对抗太平军。

进入夏季,李孟群部在攻克河南商城之后,回军攻克六安。捻军向东进军,南攻全椒、来安和滁州,北抵徐州和宿州。英桂因病回乡,瑛棨代任巡抚。胜保驻扎临淮,袁甲三进军宿州。

苗沛霖是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为人阴险多疑,自小心高气傲,对同伴无不欺侮。

自从太平军和捻军兴起后,乡民团练筑圩,以求自卫,都推豪强为团总。起义军一到,团勇就登墙守望,或者协助清军攻击起义军。也时常与邻圩作战,以争短长。

苗沛霖在下蔡当团总,攻击张洛行的捻军,为清廷立下功劳,受到官府奖赏。便增募兵力,攻克附近的圩寨,拥有几万兵力。袁甲三和胜保将他招抚,引为援助。

胜保和袁甲三于6月份上奏说:一年来江南清军屡打胜仗,太平军的气焰已经衰减,而江北的清军之所以没有迅速攻克金陵、肃清安徽北部,都是因为李兆受纠集了两三万人,拦截清军,增长了太平军的势力。他们与北捻军有联系,成为太平军的援军。现在清军正在攻打上蔡的太平军和捻军,李兆受请求清军进兵舒城,他愿作为内应。

他们还说,宿州以南的会党,经过苗沛霖的攻击和安抚,已经不再擅自行动。袁甲三即可南下扼制淮河,合力攻打太平军。

清廷批准胜保招抚李兆受的部队,于是胜保亲自到达清流关,李兆受率领弟弟和十几个头目迎见。清廷在淮南和淮北的形势缓和下来。清廷仍然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到庐州整训军队。

153

到6月份为止,湖南的援军深入江西,从西到东,横扫千里,攻克四座名城。李续宾攻克九江,李元度防守广饶,水师防守南昌,曾国荃围攻吉安。曾国荃所部已肃清吉安周边,攻克了东北方的吉水和南边的万安。刘腾鹤率部驻扎吉安西南面,挖掘长濠,将城内的太平军长久围困。

江西到处都有湘军,大部分由湖南和湖北提供军饷。

抚州和建昌的太平军多为临时凑合的部队,散布在乡野,湘军发起攻击时,他们就从各处包抄袭击。可惜他们的作战能力较差,所以当各路湘军联合攻击时,他们就相形见绌了。他们落败后,决定放弃江西,向东挺进,进入浙江和福建。

湘军各部决定再加一把劲,将太平军逐出江西。李元度率领七百人在玉山的子午口击败太平军。

浙江的清军也在努力扫清浙江西部。李定太率部攻克了金华西北方的寿昌。文宗顾虑周天受资历尚浅,难以统辖各路部队,命令和春指挥浙江的军事。可是和春患病,未能成行。

胡林翼和骆秉章由于在军事方面的建树,在总督和巡抚中出类拔萃,他们也更加以扫平太平军为己任。两人联合上奏,请求清廷重新起用曾国藩,统帅萧启江、张运兰、王开化三人的部队,以援助浙江和福建,由湖南和湖北分别为他们提供军饷。文宗准奏。

李续宾本来要回湖南,但他听说李续宜由于兵力单薄,无法攻克麻城,便于6月3日取道黄陂前往,约李续宜夹击。两兄弟率部发起攻击。于6月12日在黄安城外获捷,迫使太平军于6月14日夜间弃城撤走。

1858年,咸丰八年(7)

李续宜和舒保的部队在麻城作战经月,终于打败太平军,扫平五十八座壁垒。清廷将李续宜加授按察使官衔。

李续宾返回武昌。蒋凝学率部追赶太平军,直达河南商城,升为道员。

唐训方和丁锐义等人的部队驻防蕲州,于6月18日在界牌击退太湖的太平军。

陈玉成的太平军被湘军压回了安徽,致使安徽的清廷官府感到沉重的压力。文宗下诏,说安徽太平军势力很大,将与捻军会师。袁甲三与胜保都号称大帅,但兵力不足,命令李续宾率部协助胜保,唐训方率部协助袁甲三。

胡林翼提出,九江已经攻克,安庆在所必争。他奏请分几路向安庆进攻。

清廷命令将军都兴阿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