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1/4页)

驻防。巡抚的粮船在涡河上往来,便会被他扣留。

苗沛霖的机会也在3月下旬到来。由于太平军和莘县的捻军又渡过漳河,攻打大名,代理提督宝山和成保都因畏葸避战而被清廷罢免。僧格林沁移师山东,抵达济南以东的淄川,攻打起义军。又分出骑兵,派恒龄率领,协助防守大名。

漕运总督吴棠派部队攻打捻军,沂州、兖州、亳州和汝州的捻军合并在一起,南奔麻城、蕲州和黄州。

苗沛霖趁着僧格林沁的部队离开安徽,煽动和胁迫各个圩寨,指责僧格林沁杀死投降的捻军首领姜太凌是不义之举。他说,人家向你投降了,还被你杀害,谁还愿意投降呢?

苗沛霖以此为理由,发兵攻打寿州,捣毁正阳关卡,抢夺民船,从怀远东袭蚌埠,并在蚌埠驻兵。又派兵向西北方推进,把按察使马新贻包围在蒙城。同时从寿州出兵,攻占颍上,杀死知县濮炜。

苗沛霖的此举,立刻导致连锁反应,捻军各部势力迅速扩张。

僧格林沁正在攻打淄川,还未得手,清廷屡次催促他攻击苗沛霖的团练,他无法马上起程,只派了一千人南下增援。他对自己的影响非常自信,以为苗沛霖看在他的面子上,还会归顺清廷。他还想争取清廷让他腾出手来以后再去安抚苗沛霖,不过苗沛霖再也不给他机会了。

4月下旬,凤台知县蔡锷到下蔡劝说苗沛霖投降,被苗沛霖的团练杀害,弃尸于河水之中。苗沛霖增兵防守正阳关,命令藩垲占据三河尖,出兵攻打六安。于是寿州、颍州与霍邱的形势,顿时紧张起来。而舒城和六安一带,又开来大批太平军,与苗沛霖的团练联合起来。苗沛霖号称拥有百万兵力,派人去劝说李世忠,要用正阳关和怀远跟他交换五河。

李世忠不愿跟苗沛霖做交易,向他的使者讲了一番做人的大道理。苗沛霖便联合太平军和捻军,从六安向东北方长驱直进,攻打定远和凤阳,威胁到李世忠的地盘。

僧格林沁的部队攻克了淄川,南下邹县,攻击白莲池的文贤教起义军。山东的起义军攻击直隶的深州,袭击广平,刘长佑亲自率部从衡水抗击,起义军返回山东。僧格林沁派苏克金的部队在平原击败起义军,起义军分为五旗,袭击京畿以南。刘长佑又率部在曲周将起义军击败,起义军首领杨鹏岭投降,部众一千人解散。

5月下旬,唐训方命令秦荣与克蒙额增援凤阳,苗沛霖等各路部队一起返回定远。欧阳胜美率部从庐州赶来增援,苗沛霖等部南下。

蒋凝学率部增援寿州,轻敌冒进,作战受挫,撤退到九里沟驻扎,然后攻打牛尾冈,攻破三座壁垒。毛有铭率部赶到,两军一起扎营。颍州知府英翰只能遥为声援而已。

苗沛霖联合捻军从六安攻打定远,欧阳胜美从庐州赶来增援,捻军南撤。

曾国藩必须兼顾安徽西部和东部。他派遣成大吉转移到三河尖扎营,又令周宽世部转移到六安扎营,为蒋凝学声援。颍州知府英翰领兵攻克了穆圩、张圩和蔡圩。

安徽东部的湘军攻克了巢县、和州与含山,太平军渡到长江以南,天长与六合平静下来。

清廷命令刘长佑掌管直隶、山东与河南三省边界对起义军的作战。济南以西的东昌到处都是起义军的根据地,山东巡抚安坐省城,不闻不问。刘长佑便派直隶臬司王榕吉领兵赶赴东昌作战。

李朝斌和江福山率领太湖水师顺流东下,于6月下旬和其他湘军部队一起攻克浦口与江浦,曾国藩调萧庆衍的部队前去驻防,从此浦口与江浦不再由李世忠的部队戍守。 。。

1863年,同治二年(9)

李世忠发誓要守住五河,抗拒苗沛霖的进攻。苗沛霖加紧对蒙城的围攻,各路捻军协助他作战,涡河南北沿岸,都属于苗沛霖团练和捻军的势力范围,蒙城和亳州之间断绝了音信。

临淮一带,军粮匮乏,唐训方身为巡抚,主食只能吃到半菽半米,与士卒同甘共苦。

捻军首领苏老梦和相盘等人率部袭击河南东北角上的永城,西攻安徽亳州,程四坎等人的起义军则攻击河南东部的固始。

清廷下诏,令李世忠到陈州募集大米,令吴棠从清淮运粮到临淮接济。唐训方得到报告,说淮河南岸的圩寨勒索粮食支助苗沛霖等军,而不顾湘军饥困,便派张得胜和刘明典领兵前去攻击。又派克额蒙率部击退定远的捻军。

张得胜逼近黑窑扎营,普承尧等部分别驻扎在下洪和李家嘴,以隔断各个与苗沛霖相通的圩寨。

正在这时,僧格林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