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大的事,有没有行得通的好主意呀?你们都想想,想好了找我谈。”

刘金萍高兴了,正要和吴明雄说说自己自筹资金的想法,吴明雄却被市长束华如拉走了。走了几步,吴明雄又回过头来对刘金萍说:“哦,还有个事差点忘了,老省长向你父亲刘老问好,还让我捎了两瓶‘茅台’给刘老,你哪天来拿。”

刘金萍说:“吴书记,我哪天找你时再拿。”

吴明雄点头应着,进了贵宾室。

贵宾室里已是一片哭声,郭怀秋的夫人、孩子已被接来了,郭夫人不知听到了什么风声传言,一边哭,一边说:“老郭呀,你死得真不值得,累死在岗位上都没落到好话呀!如今的人哪还讲良心呀!”

谢学东在一旁劝道:“不要这样说嘛。对怀秋同志,省委是了解的,平川1000万人民是了解的。组织上给了怀秋同志很高的评价嘛!平川本来就是我省的欠发达地区,谁也没指望它在哪个人任上就一下子发达起来。然而,我们一任任同志忍辱负重努力工作,把基础打好了,平川就会一点点好起来。到了那一天,大家都会深深怀念怀秋同志的。”

郭夫人又哭着说:“有人说老郭搞工业园,把三个亿扔到水里去了,才弄得那么多工厂开不上工资。”

吴明雄说:“这是毫无根据的。我可以代表市委、市政府负责任地说一句,国际工业园和工厂的效益滑坡完全是两回事。国际工业园郭书记没搞完,我和束市长还要接着搞下去,不久的将来大家都会看到,郭书记投下的这三个亿没有扔到水里去,也许会变成30亿,300亿。”

郭夫人受了感动,抹着泪,拉着吴明雄的手说:“我听老郭说起过,当初反对上国际工业园的,常委班子里就你吴书记一个人,可当初支持他的人现在都变了,连大气都不敢喘,只有你还敢这么说。”

吴明雄说:“我当初反对的不是上工业园,而是反对在那时上。现在看来既然国际工业园迟早总要搞,郭书记搞得早一点也好嘛。早一点困难大一些,但总投入就小一些。”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时,肖道清口口声声叫着郭书记,失声痛哭起来。

在肖道清的哭声中,吴明雄想,这个悲伤的日子也许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哀乐和眼泪将送走小心翼翼的旧时代,而一个大开大合的新时代已经来到了。如果1000万干部群众都能为了自己今后的命运和未来的幸福押上身家性命,那么,平川地区的全面起飞还用得着怀疑么?!

经历了长期的困顿、磨难和迟疑,今天,大幕终于拉启了。

那么,就开始吧……

“……困难与机遇共存,风险和成功同在。我们的同志在看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看到机遇;在想到风险的同时,更要看到成功的希望之光。如果机遇和成功的希望大于困难和风险,我们就要毫不动摇地去做。我们市委领导班子应该有个共识,那就是:为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为了平川地区1000万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要敢于抓住机遇,勇于承担风险。

“要有带领1000万人民使平川全面起飞的大志向,不要开口闭口就是经济欠发达。知道欠发达,就要迎头赶上去,挂在嘴上说什么?谁会同情你?!谁也不会同情你,只会更瞧不起你!日后再到外面开会,我们的同志就是要争取往前面坐,就是要争这口气。水、电、路都要尽快上,没有资金怎么上?大家拿主意,想办法,想得过了头也不怕。要敢想,想都不敢想,我们还能干什么?!

“精神面貌要变一变,思想观念要变一变,不能再满脑袋的小农思想,小经济意识,不能再满足于吃饱肚子。今天只为吃饱肚子,明天很可能就要饿肚子。前两个月,我在合田公路上看到一条标语,上书十个大字:‘以山芋起家,靠加工发财’。我很不高兴,问那个乡党委书记,靠地瓜干能起得了家、发得了财么?这就是典型的小农意识,连大农都不是!人家江南一个村办厂的产值比你一个县都多,你就是全县种十年地瓜也赶不上人家。

“我们城里也是这样,大锅饭把人养懒了。有些工厂连开工资都要靠贷款了,厂里的农民临时工还不辞掉,脏活累活还没人干。这怎么得了?这样下去,我们的国营企业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前途?!曹务平同志分管工业,你搞一搞调查研究,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决?铁工资和铁饭碗能不能试着给他端走?!还有干部问题,我在这里提个建议:亏损企业的干部、人事一律冻结;无德无能的,就地免职;企业不扭亏,一个不能它调。这事请组织部、人事局拿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