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木筏碰岸时就用枪杆撑开。有几只蚂蚁还跟着木筏在河岸上跑了一阵子,但河水的流速比它们跑得快,它们逐渐地被抛在后面了。

在森林前面河道拐弯的地方,就是卡什坦诺夫制作浮游篝火的地方,他高兴地看到自己的那条船,已经被河水冲击到岸边,卡在灌木丛中了。

木筏也被水流冲向这个地方,卡什坦诺夫和马克舍耶夫抓住了“逃走的”船,坐上去拼命地划。

半个小时后,他们顺利地回到了宿营地。

第四十五章第二次向腹地进发

火烧蚁巢的失败,迫使探险家们立即抛弃海湾岸边的宿营地,因为通往普洛托尼亚深处的各次探险都难免遇到那些被激怒的、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蚂蚁。他们要全力应战,又要消耗弹药,而弹药已所剩无几了。他们若是不离开宿营地,每分钟都有遭受袭击的危险,打起来的结局将是一场悲剧。

吃早餐时,他们热烈地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继续沿蜥蜴海的南岸向西航行,还是回过头去,向东航行。最后决定继续向西。

还是按原来的路线,紧靠岸边航行。船很快划出了海湾。南岸景色单调划一,前方也是如此。由于两周来探险家们一直置身于侏罗纪的动植物界,所以对此已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了。他们希望再向南深入,能遇到更古老的地质时期的动植物。能从新的趣闻中获得新的印象。

但向南航行的道路已被荒地隔断,向西或向东都将是一幅侏罗纪的景色,所以探险家们都想转过来向北航行。

岸上很多地方可以发现蚂蚁,由此推断出蜥蜴海南岸遍地都是这种昆虫。它们也确实是侏罗纪大自然的主宰。

“幸好,它们有一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帕波奇金说,“否则,准让它们搅得没有活路。”

“是啊,这些坏蛋比剑齿虎和食肉类蜥蜴更坏。那两种东西惹的麻烦跟蚂蚁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了,”马克舍耶夫同意地说。

他们在海滩上过夜,打算再往西航行一天,如果在这一天里不能踅向南,那就返航。

最后一天带来了意想中的变化。海岸向南急转直下,景色依旧。几小时以后,岸上的绿色林带到了尽头,开始出现悬崖。

“又是台地的悬崖,上面是黑色荒地。”卡什坦诺夫从望远镜里观察着前面的地形,叫嚷了起来。叫声里包含着一种失望的情绪。

可是当小船行至森林尽头时,他们发现森林与台地的山脚下是一个很大的港湾。海湾深处是一片绿色的谷地。谷地的远处矗立着连绵不绝的深绿色的峰顶。

“又是火山!但这次离岸太近了,”格罗麦科叫道。

两只小船驶向谷地海湾的南岸。那里是平坦的沙滩。

谷地里有一条相当大的河,两岸树木、灌木丛和草地郁郁葱葱。在沙滩上搭起了帐篷。小河沿岸的草地上可以看到甲虫、蜻蜒、苍蝇、还有禽龙和飞蜥蜴的足迹,但是没有发现蚂蚁。

吃过午饭,向火山进发。为谨慎起见,把小船、帐篷和其他不带走的东西都藏到了密林里,有些东西挂在树上,这次他们带上了“将军”。

顺着河边谷地向小河上游走,河两边的小树林中有斑烂的足迹,禽龙踩出的小路纵横其间。悬崖两旁陡坡上的矿石,卡什坦诺夫认为正是马克舍耶夫在河边看到过的含镍铁矿,带有杂质斑驳的橄榄石。但在这里,这些斑驳常常变成很大的,直径有半米到一米的凹进去的小眼,几乎全都是金属。

“这是一种炼钢的绝妙材料!”马克舍耶夫惊喜地在笔直的峭壁跟前停了下来。峭壁上大大小小的金属小眼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暗淡的光辉,多极了,到处都是。马克舍耶夫看到这堵峭壁,高兴得象小孩看到葡萄干甜面包。

“嘿!可以在这里建一个多么大的工厂哟!”他伤心地说。

“不怕蚂蚁?”卡什坦诺夫微笑着问。

“什么都不在话下!如果人们真是非常需要开采这些宝藏的话,难道会因为蚂蚁的袭击停滞不前吗?为了黄金,欧洲人赶走了饶勇善战的红种人、会吃人的、布西门人(南非的)及卡菲尔人。只要有一尊大炮,几十发榴弹就能把蚁巢及里面的居住者全部歼灭。”

巨大的翼指龙不时地盘旋在绿色谷地上空,显然是在搜寻食物。他们的巢穴就在近处的无法攀登的悬崖上。它们不敢冒犯人类,但是当“将军”单独过于超前或落后时,翼指龙就在它上空旋转,想伺机进攻。格罗麦科两次举枪射击,第二次才打伤了它。受了伤的翼指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