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卡耐基和洛莉塔的蜜月是在凡尔赛度过的,以后他们便居住在那儿。卡耐基曾一度想把妻子带回美国,因为那儿有他的事业和朋友,结了婚之后,他又逐渐认识到事业也是他生命中的一部份。但洛莉塔坚决不肯,她认为巴黎是她的天堂。

卡耐基没有与洛莉塔争执,按照他的意愿在欧洲居住下来,而且一住就是两年多。和洛莉塔的相识的确使他心灵上的创伤有所愈合,欧洲美丽风光也令他神往,但卡耐基并没有完全陶醉于此,他总是思念他的故乡。

卡耐基渐渐感到了与洛莉塔在许多事情上的差异,而且婚后一段时间,洛莉塔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卡耐基原先欣赏的她的贵族气质却是她坏起起的原因,她自视为贵族,看不起别人,她时常嘲讽卡耐基的各种行为。这对卡耐基的自尊和信心是一种打击。

卡耐基开始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认为这只不过是洛莉塔的小姐脾气,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地好起来的。

卡耐基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婚姻后不久,他就恢复了写小说的信心,致力于《暴风雨》的写作。但这时他的文章似乎显得没有灵气。他经常写不下去,写一段东西得花上很多时间,因此他感到很沮丧。有时他在改写文章中某段时要反复四十次,这一情形表明这段时间卡耐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洛莉塔又爱喝酒,如果和卡耐基出去喝酒的话,也许她还会克制。如果卡耐基推辞说要写小说,她独自一人去喝酒时,一定会喝得酩酊大醉。回来后还会撒酒疯,破口大骂,全无一点贵族气派,她会骂:“卡耐基,你这个混蛋,为什么不陪我喝酒,只知道写你的小说,见鬼去吧!”

卡耐基这时只好默不作声,任洛莉塔辱骂和摔打东西,或者干脆走出家门,到凡尔赛附近的公园和花园里写作,唯有写作才是他真正的心灵寄托。

这时,卡耐基的心是孤独的,他无法领略家庭的温暖。原本期望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展现在他的眼前,由此,他更加怀念他的故乡。

家乡的人们并没有忘记卡耐基,当故乡的玛丽维尔民主报向他邀稿时,他立刻就答应了。他用他的笔写下他想成为小说家的沉浮史并赞美故乡的美丽。

卡耐基对巴黎有点漠然的感觉,虽然巴黎的风景很美丽,而且他的住所也非常之好,但他都没有心情欣赏。他在当时写道:

〃我几乎每天花一小时走过可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园及花园。可是我都漠然视之,因为那些是极端压抑人性、实行苛政的国王的大皇宫〃。

此时的洛莉塔似乎变得更加坏了,她的脾气几乎到了令卡耐基无法忍受的地方。她可以用尖锐的语言讽刺嘲笑卡耐基,有一次她嘲笑卡耐基的鼻梁太矮了。这几乎要把卡耐基逼疯了。

卡耐基面对着生活的挑战。心情恶劣,家庭的不和谐使他的作品在困境中完成。当他完成《暴风雨》时,心中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暴风雨》是一本失败的作品,而且是彻底的失败。他试着给许多出版商推荐他的作品,但出版商往往都拒绝出版《暴风雨》这部作品。

这给卡耐基的打击太大了。这时卡耐基的经纪人劝他放弃《暴风雨》,继续尝试去写别的作品。

卡耐基当时的心情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用棒子打在我的头上,我都不会吃惊。我茫然若失,发觉我正面临人生道路的决择时刻,那个时候,我的心情真是非常痛苦。我该怎么办?我该转向何方?”

成立了家庭,并没有给卡耐基带来好运。相反,为了逃避洛莉塔的粗暴和嘲讽,卡耐基不愿意再在这个家中度日如年,他决定外出旅行。

他选择了匈牙利的霍尔托贝矶湖泊。这个地方有点儿像野外动物园,令人神往和着迷。

与他同行的一位朋友想和他一道去打野鹅,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霍尔贝托矶草湖边野鹅很多,而且很肥。他向当地的居民学会了许多捕野鹅的方法,居然收效很大,他捕到了很多只又肥又大的野鹅。这次旅游带给了卡耐基许多快乐,他这时又在计划着写一起有关的文章。

但一回到巴黎,又陷入了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困境中,最令他气愤和难受的是,洛莉塔在花销方面根本没有计划,胡乱花钱,但卡耐基并没有计较这些,他默默地忍受着。

在这种坏心情下,朋友的到来可能是卡耐基最高兴的事了。

老朋友赫蒙·克洛依的拜访使卡耐基激动不已。

卡耐基在一家餐厅里招待了克洛依,两人许久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